冬至习俗有哪些

2022-03-20 03:59: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冬至习俗有哪些》,欢迎阅读!
冬至,习俗,哪些



冬至习俗有哪些

篇一:冬至习俗

冬至习俗:冬至是哪天 冬至为什么吃饺子?今日节气:冬至

立冬在每年公历的117日或8日,为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25°。20xx118日,农历1013日,星期二为20xx 年立冬,同时这一天为中国记者日。 立冬的含义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因此,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确切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 冬至吃饺子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语云:“十月一,冬至到,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祛寒娇耳汤”之恩留下的。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篇二:民俗之冬至 民俗之冬至

他们似乎总是把这些简单的东西看得很重,我想爷爷奶奶要是电话里讲两句肯定也是要问的的。我想其实就是很简单吧。团团圆圆的寓意,一家人最好的期盼。

好吧,其实对于圆子,我并不是很喜欢吃的。并不是不好吃,说起缘由,回想起来,大体是有一次,应该也是过冬吧,吃圆子的时候很是激动然后往嘴里塞了很多狠多,记得当时几个圆子在嘴里嚼啊嚼,塞满了一嘴,很糯很黏,我的喉咙好像也不是很好咽东西似的,总之就是卡住了似的,差点没给噎死。之后我就产生了一种后怕,总不太想吃圆子,怕被噎到。于是到了吃的时候,每次也只是流于形式,在家人面前象征性地吃上两口。倒是圆子汤好喝,甜甜的,偷笑。 据说江浙一带,历来将冬至这个节气看得蛮重,其中尤以南通人为甚。小时候常听到一句“冬至大如年”,还有一句老话是“干净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

1






干净年”,虽然是天气上的说法,但再一次说明,南通人是将冬至与新年完全视为一体的。节气上的冬至约在每年公历1221-23日来临。而老南通人围绕着冬至夜的忙碌,或许从当周或更早些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老南通的冬至夜,除去祭祀祖先的固定环节,最大的主题必定是关于味蕾的。是啊,在冬日枯燥、万物寂寥的日子里,有什么比品尝美味佳肴更有乐趣呢?不得不说的,便是南通当地的冬酿酒。拿类似1.5L 雪碧瓶装载,黄澄澄的,上面浮着满满桂花的冬酿酒,是我们的集体回忆。上一代的回忆更为久远,他们印象中的冬酿酒是盛在粮副食品店里那个沉重的瓮中,一斟一斟蕴满甜蜜。 冬酿酒好喝,香香甜甜的,喝多了也会微醺,但绝不上头,亦如南通的人物、风情,总是醇醇地,在水乡的情怀中荡漾。那天,听到广播里一位无锡的主持人还在感叹,苏锡通扬咫尺而已,但在冬至的习俗上却有着很大区别,她念念不忘的,还是这南通苏州特产冬酿酒的小美好。

有酒就得有肉,南通人过冬至节,按照现在的习惯喜欢去卤菜店买熟食,此刻正是食用羊肉温补的绝好时机,更何况南通有特产海门山羊和如皋吴窑的根羊。我记得以前小辰光过冬至,未必一定吃白切羊肉,但羊糕却是必不可少的。相比于白切羊肉的直接,羊糕的清新婉约则更受南通人喜欢。查了一下资料,式羊糕的大体做法是:将碎羊肉浸在羊汤、皮冻中,用模子使其成型,冷冻后成糕状,再切片食用。因为汤汁的鲜美,将原为下脚料的碎羊肉也提升了一个档次,亦或是红烧山羊肉。我本人喜欢的吃法是将羊糕埋在热腾腾的米饭里,让热气将羊糕的皮冻融化,拌着吃特别美味。在冬至“圆夜饭”上,羊糕、羊肉成为当仁不让的主角,另外配着羊肉店里不吝附送的羊汤,一顿暖意融融的晚饭就此拉开序章。

又想起了一句关于冬至的老话:“有得吃吃一夜,没得吃冻一夜。”从周朝就传承下来的老节日在南通得以传承,大家也乐意过,我想与这节过得有人情味不无关系。现在普通民众家庭应该早就不会“没得吃冻一夜”了,全家人齐齐地围坐一起,吃吃闹闹,算算“数九寒冬”,黑夜尽管是全年中最漫长的一晚,但心底却无所畏惧——过节的真正意义也正在于此吧。 篇三:冬至简介 中国传统节日之冬至节的来历介绍 冬至简介 中国传统节日之冬至节的来历介绍



2




冬至简介: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22日或者23之间。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这天之后,太阳又逐渐北移。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不过,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中国古代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糜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90546cfec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e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