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杆跳高杆技术撑杆跳高规则

2023-04-06 19:03: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撑杆跳高杆技术撑杆跳高规则》,欢迎阅读!
撑杆跳高,撑杆跳,高杆,规则,技术

撑杆跳高杆技术撑杆跳高规则



撑杆跳高杆技术

撑杆跳高-技术要领撑杆跳技术大致分为持杆助跑、插杆与起跳、压杆与悬垂、引体、转体与过竿、撑杆跳高着地动作等部分。握竿:左手在前、右手在后(以惯用右手者为例),两手间隔比肩膀稍宽。握竿高度:从右手握竿位置到竿子前端的距离称握竿高度,通常以运动员身高、竿子材质、助跑速度、跳跃能力来决定。一流撑杆跳选手越过横杆的高度可比握杆位置高1m左右。

持杆:持杆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体侧持杆,一种是体前持杆,但现今大多选手采用体侧持杆。

持竿助跑1)助跑距离:助跑距离通常与选手的速度有关,一般而言大约为3245公尺,可跑1824步。成绩在5m以上的选手,助跑距离大约在45公尺左右。2)助跑标志:为了正确起跳,通常会设置23个助跑标志。第一个标志是起动记号,第二、三个标志做为检查步点准确性之用,通常设于距离起跳点68步和再向后约6步的位置。3)助跑的技术:撑竿跳的助跑可分为(1)起动和加速阶段(2)中途跑阶段(3)保持速度准备插竿起跳阶段。

a)起动和加速阶段:尽快发挥速度,力求保持步长、撑竿的稳定,此时撑竿可以举高一些,比较省力,主要由右手承担竿子重量,左手掌握撑竿的稳定性。第一阶段大约跑46步后进入中途跑阶段。b)中途跑阶段:撑竿逐渐降低,左手握竿加大负担,把握撑竿和身体平衡尤为重要,技术特点是高抬大腿、积极下压着地。第二阶段约跑810步后进入保持速度准备插竿起跳阶段。c)保持速度准备插竿起跳阶段:主要是保持助跑速度,控制身体动作,准备插竿起跳。技术中最关键的环节是平稳地降低撑竿,保持身体直立和高重心。

插竿与起跳插竿与起跳时机:插竿与起跳的动作几乎是同时进行的,但从运动员的感觉来说,正确的动作应该是起跳后插竿而非插


竿后起跳,并且竿头必须在起跳动作结束前插入穴中。起跳点:最适宜的起跳点应该是在握竿手(上位手)垂直投影线后方1035cm处。以运动员主观的感觉来说,应认为握竿上位手的垂直下方。插竿与起跳动作:左手左臂向前推送撑竿,右臂和右肩后撤,右臂迅速反腕向上举竿,左手向前推竿,两手配合将撑竿向上、向前举起。当起跳脚踏上起跳点时,右臂已充分向上举直,左臂弯曲地顶住撑竿,两手把撑竿牢牢地固定在穴位中,同时肩、胸、髋主动向前上逼近撑竿,起跳脚积极蹬伸,摆动腿屈膝上摆,整个身体悬垂于撑竿下完成动作。

撑杆跳高发展阶段 ①木制竿阶段

早年欧洲的撑竿都是木制的,竿子下端装以三股铁叉。运动员把木竿插在地上,沿竿迅速向上爬,当竿子将要倾倒时,便越过横杆,故称“爬竿跳高”。爬竿跳高到1890年被禁止。

1896年第1届奥运会的撑竿跳高比赛,由美国运动员W.霍伊特用木竿跃过3.30米,获得冠军。

②竹竿阶段

1905年欧洲人从中国和日本引进竹子,并于1909年用于撑竿跳高中。从此,正式定名为“撑竿跳高”。由于竹竿轻且有弹性,促使技术不断改进。1912年,美国的M.赖特以4.02米首破4.大关。1924年,国际田联正式同意使用木质穴斗和沙坑。由于助跑速度加快,握竿高度提高,使运动成绩也不断提高。1942年,美国的C.梅达以4.77米的成绩创造了竹竿最高纪录。

③金属竿阶段

由于竹竿易断,金属竿逐渐代替了竹竿。虽1930年就已有钢竿,但并未普及。1952年出现了铝合金竿。由于金属竿质地结实,运动员敢于提高握竿点,助跑速度加快,并加大了摆体幅度。1957年美国运动员B.古托夫斯基以4.78米打破了世界纪录。1960年美国运动员D.布雷格又以4.80米创造了金属竿的最高纪录。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9076ffca0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6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