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经过的时间

2022-05-30 12:16:3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计算经过的时间》,欢迎阅读!
经过,时间,计算

计算经过的时间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学会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2. 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学会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教学难点: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 24时计时法,你能说说什么是24时计时法吗? 学生回顾24时计时法。

出示教材第53页的节目预告表,并提问:你能把这些时刻改成普通计时法吗? 指名汇报后引入课题: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

24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还能

帮我们解决 生活中的很多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交流共享

1.计算整时到整时经过的时间。 1)出示例4,提出问题。

提问:这张预告表上的节目你喜欢吗?最喜欢哪一个节目?根据你的观察, 得哪个节 目播放的时间会长一些?你是怎么想的?

你觉

引导:播放的时间是这个节目从开始到下个节目开始的时间, 《动画剧场》从什 时候开 始? 14:00 )什么时候结束?( 16:00 )—共播放了多长时间?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在小组里交流算法。

师:钟面上是从2:003:00经过几小时? 1小时)从3:004:00经过 几小时?( 1

小时)一共就是经过几个小时?

2小时)



指名上台拨一拨,并让学生尝试画线段图表示。


提示:画线段图时只要画出经过的时间的开始和结束部分。

明确:从14:0016:00经过的时间,还可以用减法计算,根据“结束时刻― 开始时刻= 过的时间”可算出播放时间。

16 14=2 (时) 2.计算非整时经过的时间。

谈话:刚才我们计算了《动画剧场》播放的时间,现在我们再来算一算《智慧树》 播放的 间。(出示教材第53页“试一试”问题)仔细观察,《智慧树》从什么时刻开 始播出,什么 时刻结束? 8:10播出,8:40结束)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组织学生集体讨论,教师结合学生 的思路, 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

出示线段图:说说线段图的起点和终点。

追问:8:10应该怎样表示?中间的这段线应该平均分成几份?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开始时8:10,应该把8时和9时这一段平均分成6, 表示60 钟。

教师演示从8:108:40,用不同颜色的线段表示出来。 提问:现在你能计算从8:108:40这段时间有多长吗? 学生计算,指名汇报,说说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

40 10=30 (分)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

出示情境图,提问:根据这个情境图,

1题。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提出问题:这个图书室每天的借书时间有多长?应如何解答?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引导:先分别算出两个时段的时间,再把两段的时间相加,就是每天借书的时间。 用减法算:13- 12=1 (时)17 15=2 (时)1+2=3 (时)

2.完成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题目,指导学生看题,理解题意。让学生具体说说题中有哪几个商店,它们 的营业时 分别是怎样安排的。

提问:算一算每个商店每天各营业多少小时?哪个商店的营业时间长?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做题情况。鼓励学生勇敢 表达自己 解题思路,最后师生共讲评。


3. 完成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题目,学生读题,指名说说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提问:能直接用下午5时减上午9时吗?怎么办?你能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吗? 学生交流讨论,进行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小结:如果两个时刻不在同一时段,可以将普通计时法时间转换成24时计时法 再计算。

4. 完成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5题。

(1)引导:小明是几时睡觉的?什么时候起床的?这个时间从第一天晚上的

时跨越到 第二天的早上的6时。能不能用我们之前学习的方法计算?应该怎样计算?

(2)指名交流,让学生口述计算过程。

学生可能会用以下计算方法: 方法一:先想第一天24时前睡了多少小时,再和第二天睡觉的时间加起来,

24 - 20=4

()4+6=10 ()

方法二:先想晚上8时到第二天上午8时经过了 12小时,再减去2小时, 12-2=10 (时)。

学生可能还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四、反思总结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 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 国雄于地球。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90d6d4196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f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