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晨碑经典隶书书法

2022-10-15 13:16: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史晨碑经典隶书书法》,欢迎阅读!
隶书,书法,经典,史晨碑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乏,八凡遇一碑刻,则意度各别,可想古人改变之妙。要知东京各碑结构,

史晨碑经典隶书书法

观赏 图片1 图片2 图片3 图片4 史晨碑介绍

《汉史晨碑奏铭》,又称《史晨碑》或《史晨前碑》、《汉史晨谒孔严后碑》、又称《史晨后碑》,两碑同刻一石两面。〈史晨前碑〉奏铭建宁二年碑刻后,又追述建宁元年到官,刻在反面。有谓先刻元年,转后面。前碑,隶书,无额,十七行,行三十六字,后碑,隶书,十四行,行三十六字山东曲阜孔庙。〈史晨前后碑〉为有名汉碑之一,碑字结体方整,端庄典雅。笔势中敛,波挑左右开张,疏密有致,行笔圆浑淳厚,有端庄肃穆的意度,其挑脚虽已流入汉末方棱的风气,但仍有姿致而不板滞。清方朔以为〈晨史碑〉书法则肃 括宏深,沈古遒厚,结构与意度皆备,洵为庙堂之品,八分正宗也(见〈枕经堂题跋〉)。何绍基说:东京分书碑尚不



方整中藏,改变无穷,魏、吴各刻便形板滞矣(〈史晨碑〉跋)。此本秋字完好,为明拓精本

现代书家费声骞评《史晨碑》:此碑笔姿古厚朴实,端庄遒美,历来评定为汉碑之逸品。磨灭处较少,是汉碑中比较清楚的一种。《前碑》结字似略拘谨,《后碑》的运笔及结字比较放纵拓展。总体而言,《史晨前后碑》的字体规正,属汉隶中一般平正的书法,是当时官文书体的典型,宜于初学入门。

出东曲阜孔庙,建于孔子逝世的第二年,即公元前478年。随着孔子的地位不断提高,孔庙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如今已经是占地21.8万平方米,包括三座大殿、一阁、一坛、三祠、两庑、两堂、两斋、五十四座门坊的建筑群。它收藏历代碑刻二千多块,成为仅次于西安碑林的全国第二大碑林,是全国四大碑林之一。

《史晨碑》是孔庙珍品,与《礼器碑》《乙瑛碑》一起,并称为孔庙三大名碑。 隶书代表作品

1 2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隶书的代表作品分别是,唐代隶书历来有韩择木、蔡有邻、李潮、史惟则四家平分秋色。其中韩择木列四家之首,其隶书代表作是《祭西岳神

法方折,虽称篆书,却已近于隶。唐代的李阳冰是以篆书知名的,但由于人少学识,篆书的风格并不高。直至到了清代,篆书艺术才又得以中兴。

告文碑》。史惟则,人称史侍朗,代表作是《大智禅师碑》。而蔡有邻、 秦以前以篆书为主要书体,后在运用过程中世人深感诸多不便,遂加李潮鲜有作品传世。此外,唐代隶书作品,有名的还有徐诰的《嵩阳观记》唐玄宗的《石台孝经》,李白的《上阳台》,杜牧的《张好好诗》等 自唐以后善隶者往往不以其隶书见称,此种状况始终连续到清代。 清代多出篆书大家。如桂馥、吴大徴、邓石如、钱坫

商代篆书在商代铭文中,出现了肥瘦相间的笔道,说明当时已经使用毛笔并有了提、按运笔的意识。同时,甲骨文时期的篆书也出现了不同的书写风格,书法中雄浑、精细、奇恣等美学范畴已经初露端倪,这标志着汉字书写在商代就已经上升为艺术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接受了丞相李斯的意见,推行统一文字政策,定小篆(传为李斯所创)为正式文字,至此,秦系文字遂成为中国书体的正宗。小篆有齐整匀圆的特点。存世的《琅琊台刻石》《秦山刻石》等可代表小篆风格。两汉开始,随着隶书的进展,篆书渐渐失去了有用价值,仅用于特殊庄重和特殊需要加以美化的场合。汉代的篆书主要是用于书写碑额。三国的吴国虽有《天发神谶碑》,但笔

整理使之简略,改曲画为直画,变圆转为方折,成为快速、易写之新样式,此即隶书。东汉是隶书的成熟和鼎盛时期,作品蔚为大观,美不胜收,到达了隶书艺术的高峰。古隶盛行,篆书形迹渐稀,至汉代隶书又完全摆脱篆书笔意,革新古隶,使之波磔披拂,形意翩翩,用笔为藏锋逆人,逆入平出,翘首举尾,直剌邪掣。笔画粗细相交、轻重相应、多有蚕头雁尾,字形也多由长方而变为方扁。为区分秦隶,故称:汉隶。因其汉隶之波磔向左右分开,如八字分背,故又称八分。隶书又名分书亦皆由此而来

2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9132feead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7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