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知识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研究

2023-01-01 21:27: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科学知识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研究》,欢迎阅读!
历史背景,社会学,产生,科学,知识

关于科学知识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研究

论文摘要:科学知识社会学是目前科学社会学研究中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哲学历史背景,科学知识社会学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都脱离了传统的科学社会学,着重对科学知识本身进行考察。

论文关键词:科学知识社会学;历史背景;科学哲学科学 20世纪70年代中期出现的科学知识社会学发展脱离了以默顿为代表的科学社会学的研究传统,它不再把科学看成是具有独特精神气质的社会体制来加以分析,而着重对科学知识本身进行考察。科学知识社会学的转向不仅造就了欧洲知识社会学科学社会研究领域的复兴,而且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都脱离了传统的科学社会学

事实上,70年代中期以后,在科学社会学日趋成熟的同时,它所遭受的批评和挑战也日渐增多。一方面是对默顿学派的两个基本理论:四条科学规范和科学奖励系统进行批评;另一方面,对整个传统科学社会学的研究模式,也就是对默顿模式提出了批评。科学社会学所遭遇的困难并不是孤立的,这有着深刻的哲学和历史背景,也正是这种哲学和历史背景导致了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产生。

一、科学知识社会学产生的科学史背景 科学史是最早出现的研究科学的学科,因此科学史的研究方向自然极大地影响科学社会学的研究。20世纪近大半个世纪,在科学史研究领域中,30年代是外在论占据优势,而二战期间和战后20多年,占主导地位的却是内在论内在论者更多关注的构筑一幅前后一致的科学进步图像,而较少考虑,或即便是注意到了科学演进中的争论,也只是先人为主地肯定或否定了争论的某一方。虽然库恩提醒内在论者,在重构历史的过程中科学家应当特别留意他的对象的明显错误,这不是因为错误本身而是因为这些错误揭示了更多的实际思想,而不只是给出科学家如何记录下现代科学家依然保留的那些结论和论据。但实际情况仍然难尽人意。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新的外在论浪潮又重新占据优势。70年代以后复兴的外在论决不意味着简单返回”30年代的外在论而是对过去全部争论中所蕴含的概念意义进行一次彻底再思考,这个再思考导致了新型研究方法迅速进入科学”(确切地说是进入自然知识”)。默顿学派的科学社会学家在科学史的研究中,虽然对科学发现中优先权之争进行了解释,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科学争论来理解科学的运行过程,但其过多地诉诸于心理因素,而忽略了更深层次的分析。这时,科学的重心发生了变化,从内部的思想史转向复杂文化整体的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英国科学哲学家海斯也谈论到这个问题,她认为,科学史界关于内史和外史的传统争论或严格界限是不存在的,或者说正在消失,科学史的研究注意到了科学理论信念体系的社会条件。 科学史戚戚相关的科学社会学正是在这种情况下,70年代中期开始了深刻的变化,如布鲁尔、巴恩斯、夏平等人都做了大量的研究。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研究发现:在人们以为最纯粹的理论科学领域,数学理学领域仍然是社会力量在起作用,科学发展并不完全是靠它本身的理性力量,科学工作也与非科学工作一样是从无序到有序,科学并不先验地比其它知识形式更优越,科学的思维模式也可以与传统的思维模式进行比较。因此,着重对科学知识进行研究的科学知识社会学正是在这种科学史发展背景中滋生蔓延。同时,科学知识社会学也化解了科学史研究中内外史的矛盾,因为对科学知识进行社会学研究,不仅关注科学理性对知识的影响,也强调社会因素对科学知识的作用。当然,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产生也离不开更大范围的科学哲学背景。

二、科学知识社会学产生的科学哲学背景

实际上,默顿学派科学社会学哲学搭档是统治科学哲学领域40多年的逻辑经验主义。逻辑经验主义遵循l8l9世纪理性主义传统,坚持知识二分法,认为科学知识是实


证的、客观的和线性积累的。理论的选择有统一的客观标准,判断知识是否科学应诉诸于经验证实。这种哲学观点主张对科学进行纯粹的理性重建,完全排除各种非理性因素,科学认识论或方法论加以高度逻辑化和形式化,把对科学的研究局限在认识论的范围内,似乎科学只是个别科学家从事的工作,而不是一项集体的或社会的事业。这不但使社会学家从一开始便假定科学知识是纯理性纯客观的,而且使科学社会学限于研究科学合乎理性的社会关系,使科学社会学不过是纯理性科学家的社会学科学职业的社会学正是实证哲学的影响,使人们排除了对科学知识过程进行社会学研究的可能性。可以这么说,科学学中逻辑学派的基本观点,渗入到以默顿为代表的科学社会学的基本假设中来。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产生最初并非从社会学理论本身,而是从科学哲学的争论中引发的,更确切地说,是从打破传统科学哲学科学知识的实证主义标准观点而开始的。 60年代初,库恩发表了《科学革命的结构》,代表了科学哲学历史学派的出现,随着波普一库恩的争论,库恩的著作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产生重大影响。库恩学说的核心——“范式学说超过了传统的哲学概念的范围,除了理论学说和概念以外,它还包括了科学家使用工具、在科学活动中范例的选择等等内容,特别是他把范式概念与科学共同体联系起来,范式的内容包括了科学团体从事科学活动的一切内容。也有人认为库恩的观点是与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朗依的观点一脉相承,因为波朗依早在1942年就提出了科学家共同的概念,他有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认为科学不是开始于观察和实验,而是开始于进科学家集体,进入科学家组织。然而,无论怎样,库恩理论的影响结束了逻辑学派在科学哲学中的统治地位,以逻辑经验主义为科学哲学背景的默顿学派当然也就难逃厄运。 库恩理论认为:所有科学知识都是由科学活动的特定范式决定的。离开了范式,科学的评价本性不可能得到理解。库恩同时还提出了常规科学科学革命交替的发展模式,科学就是在范式指导下解决难题,科学革命则是以一种新范式取代原有的旧范式。库恩的范式学说、费耶阿本德的多元主义方法论、汉森的观察渗透理论以及其它相关的科学哲学思想与知识社会学的传统有紧密的关系,它们直接影响了70年代中期的科学知识社会学产生,这种科学知识社会学力图突破以默顿为代表的科学社会学的局限,坚持把社会学的分析应用于自然科学的知识本身,并且倡导了某些经验研究的方法。

应当提出的是,以后出现的后经验主义科学哲学(如拉卡托斯和劳丹)的工作,他们确有区别于逻辑经验主义的地方:他们受到库恩的常规科学传统以及范式思想的鼓舞,提出方法论纲领研究传统理论。但他们认为科学家选择一种进步理论是理性行为,无须进一步解释这些行为,而那些依赖着退化理论的科学家是无理性的,解释这类无理性行为是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的任务。后经验主义的这一基本立场和逻辑经验主义如出一辙,此,后经验主义科学哲学科学知识社会学有较大的冲突。

总之,科学知识社会学70年代中期首先是在英国出现,这与英国的研究传统和研究者的知识背景有关,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爱丁堡学派,如巴恩斯、布鲁尔、埃奇等人。另外,巴斯大学的柯林斯、约克大学的马尔凯,他们的研究重点也都是对科学知识进行社会学说明,如柯林斯提出了相对主义的实证纲领他们通过著书立说和学术交流互相影响、互相补充,形成了英国的科学知识社会学学派。而法国的拉图尔在70年代后期运用人类学方法,对美国一个科学实验室进行实地考察,对在实验室进行的科学知识生产过程作了社会学的分析,著有《实验室生活》,在欧洲联盟和美国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结束语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强纲领的提出,主要代表人物有巴恩斯、布鲁尔等人,他们努力将知识社会学的一般命题应用于对科学的社会研究,共同创建了知识社会学强纲领。在科学社会研究中竖起了爱丁堡学派的旗帜,他们的研究论题、研究方法和理论主张,共同界定了科学知识社会学研究的范围和主流文献其次是强纲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930362202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d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