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纪念馆

2022-04-25 07:32: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郑板桥纪念馆》,欢迎阅读!
郑板桥,纪念馆

郑板桥纪念馆

安频

郑板桥是清代的名人,给后世留下了很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古板桥是这座古城护城河上的一座木板桥,郑板桥故居所在的巷子,被称为竹巷。郑板桥曾回忆道:“予家有茅屋两间,南面种竹……”,但在他死后,这屋子破败不堪,终于倒塌了。后人修了郑板桥纪念馆,是专门纪念他的博物馆,位置在今天的江苏省兴化市昭阳镇。据资料记载,这座纪念馆建立于一九八三年。一九九三年,扩建全馆为清代民居风格建筑。

这座纪念馆占地六千多平方米,粉墙黛瓦、小廊幽静,属于三层仿古建筑。走进去,便可以看见以花岗岩雕刻的郑板桥全身像。馆内有奇石、篁竹,还有池陂、池上怪石,参差有致。极具美感。夏时暑热,池内莲花朵朵开,小鱼悠游从容,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里面主要展示郑板桥的生平及艺术成就》等等,还有手迹、画图、实物等等陈列展览。

纪念馆的南边是偏房,北边才是正屋,乡民呼之为:“郑家大堂屋”。当年,佛教界领袖赵朴初、画坛高手刘海粟两人分别为纪念馆门厅题写了“郑板桥故居”和“板桥故居”的匾额。从门厅进入,见到一照块壁,向左拐便可以进入院子,院子里花草茂盛,箭竹绿叶散发着淡淡的香味,还有台阶上的盆兰、芭蕉,青砖间有一块块苔藓,透露着陈年旧事的秘密。

堂屋使我西边是郑板桥乳母的房间,里面有一块木板记录了郑板桥的一生中的大事,个柜子里摆放了很多学者研究郑板桥的书籍。院子的东边是厨房,门外悬有木刻对联:“白菜青盐籼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 ,据学者们考证,这是郑板桥写给他的表兄袁安石的,意思是甘于过平淡的生活。

纪念馆的藏品超过了一千件,其中有郑板桥书画墨迹三十三帧,金农、闵贞等人的书画三百多件。当代名人为纪念郑板桥而创作的书画超过八百件。故居内不定期会举办小型书画展览,弘扬郑板桥独特的艺术成就。

关于郑板桥,不能不提几个故事。一个是他辞官以后、到扬州专门卖字画的故事。这是他已经不是青涩的小子,而是经历过宦海沉浮的老手,因此身价倍增,找他写字的人多如牛毛,收入很可观。然而他的骨子里有一种傲气,最讨厌那些附庸风雅的暴发户,特别是脑满肠肥的扬州盐商,无论他们开多高的价钱,他都不写一个字。在平常,有人求字,他若是高兴了,马上动笔;不高兴时,不还要骂人。他这种乖戾的脾气,让他出了名,有些人敬而远之。有一次他为朋友作画时,他特地在空白处写了一段心里话:“终日作字作画,不得休息,便要骂人。三日不动笔,又想一幅纸来,以舒其沉闷之气,此亦吾曹之贱相也。索我画,偏不画,不索我画,偏要画,极是不可解处。然解人于此,但笑而听之。”当然,这是被生活所迫。没有法子的事情。

古代文人似乎有一个传统,便是羞于谈钱,写字画画本是雅事,斤斤计较润笔,非常庸俗。但郑板桥不这么看,而且明码标价:“大幅六两,中幅四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盖公之所喜,未必弟之所好也。若送现银,则中心喜悦,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恐赖赈。年老神疲,不能陪诸君子作无益语言也。 郑板桥拒绝以物换字画、拒绝赊欠,只要白花花的银子。讨价还价本是俗不可耐的事,但在郑板桥身上,却感觉分外可爱,只因他满腔是率真之情。 好吃狗肉

还有一次,一帮豪绅为了得到他的书画,“炮制”计谋,布下陷阱。他们早就托人打听到郑板桥喜欢吃狗肉,于是便在他与友人外出游玩的必经之路上,借乡民的屋舍,煮了一锅香烂软辣的狗肉。郑板桥经过这里时,停下脚步,凑过来看。这时,“主人”笑脸相迎,并以狗肉好酒相待。郑板桥安然入座,开怀畅饮,还说:“狗肉真好吃。”吃完,“主人”端出


文房四宝,说请郑板桥留下书法,以作纪念。郑板桥很开心,答应了站起来那笔开始写,并询问“主人”的大名,署款以表达谢意。写完,郑板桥满意而归。后来,在一次宴席上,他偶然发现自己的书画作品挂在土豪的家里,才知自己受骗,只怨自己嘴馋。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94928f8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b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