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咏流传》——致敬英雄 第四期 康震解读诗词

2022-04-23 10:11: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经典咏流传》——致敬英雄 第四期 康震解读诗词》,欢迎阅读!
致敬,诗词,流传,解读,英雄

《经典咏流传》——致敬英雄 第四期 康震解读诗词

CCTV-1——致 “康”这。和,传



梅岭三章

陈毅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陈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还是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长。在这背后,是陈毅铁马金戈枪林弹雨的战场生涯。他带领中国革命走过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迎来了最终的胜利。而赣南的三年游击战,正如陈毅自己说的那样,“是我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梅岭三章》是反映这一历史阶段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杰作。从《梅岭三章》中,可以看到陈毅被敌军围困生死之际对革命最坚定的信仰,每一个字都倾注了陈毅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







春秋·孔门弟子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 君子俢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共十卷四十四


篇。《经典咏流传》中演绎的这首出自《孔子家语》第二十篇。这篇文章讲的是,当时楚昭王聘请孔子到楚国去,孔子去拜谢楚昭王,途中经过陈国和蔡国。陈蔡的统治者担心孔子的圣贤一旦为楚国所用就会危及到自己国家,便派兵包围孔子,阻止他前行。这导致孔子粮食断绝,跟随他的人都生病了。但是孔子却不因处境艰难而放弃追求,而是更加慷慨地讲诵诗书。子路因处在困境而气恼,问孔子,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为什么讲仁德的人却被困?孔子就开导他,历史上有才有德而不被接纳的人很多,怎么做在于自己,而回报与否则在于上天。而且,孔子

用这段话,表明自己要像深林里的芝兰一样,不因为穷困而改变节操的君子气概。



·其

·李



唐代诗人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其五》这首诗,让人们眼前不禁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大漠漫漫,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了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皎洁的月光下,一匹骏马在自由地奔跑,可是什么时候,才能给这匹骏马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在秋天的战场上勇猛地驰骋呢?李贺不仅是在写马,更是在以马自喻。李贺自幼身体细瘦羸弱,才思敏捷,他一心渴望建功立业,但因为身体的原因与现实的限制,始终不能实现报国的理想,所以他一连写了二十几首马诗,希望自己能够像骏马一般驰骋疆场建立功勋。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艰苦卓绝,那正是英雄的用武之地;飒沓流星的战马,征战四方意气风发,不仅仅是英雄的陪伴,更成为英雄的象征。







·顾






西

精卫填海的故事,出自神话典籍《山海经》。相传炎帝的小女儿女娃,有一天到东海游玩,却不幸溺水。死后变成了一只花脑袋、白嘴壳、红爪子的神鸟,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好像在呼唤着自己。精卫向淹死自己的大海抗争,常常衔着山上的树枝和石子投到海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每读到精卫,感动之余不禁肃然起敬,如此弱小的身躯,却敢于跟广阔无垠的大海叫板,而且从未想过停止和放弃。顾炎武“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正是道出了无数仁人志士的心声。中国人始终具有开天辟地的伟大创造精神和坚持不懈实现伟大梦想的精神。这种精神已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基因,渗透在我们思想的血液中。





·于



这首咏物诗,诗人用八句话描写了开凿煤炭的整个过程,作者为什么咏叹黑乎乎的煤炭,而不是大漠孤烟、小楼明月、山水田园这些诗词里常见的意象?他的目的是什么呢?于谦最后说,“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这句话点明了整首诗的主题,更成为后世广为传颂的名句。于谦在这里托物言志,借煤炭赞美的是一种牺牲自己、造福苍生的济世精神。哪怕历尽千辛万苦,燃烧自己,也要给百姓带去温暖和光明。于谦心目中所期待的人格,在我们生活中有一个现实的榜样。这位榜样就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焦裕禄把兰考乡亲放在第一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燃烧自己的生命,换来一方幸福。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9813d15af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e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