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 采薇

2022-07-22 16:19: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诗经 采薇》,欢迎阅读!
采薇,诗经

采薇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2.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 3《采薇》是如何体现《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 4.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学习重点] 1《诗经》六义及重章叠唱的手法

2.诗歌所反映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以及《诗经》的现实主义手法。 [学习难点]

1、赋、比、兴手法的理解

2、有些词句理解起来也可能有困难。 [教学时间]:一课时 [学习内容与步骤] 一、 导入诗文 导语设计:同学们,你们可知道《诗经》是什么吗?有没有同学愿意说说你所知道的《诗经》?能够结合资料和初中的知识说一说。 二、 字词点击

1.录音范读,疏通词句。 2.学生朗读,纠正字词。 岁亦莫(mù)止:“莫”,同“暮” 玁狁(xiǎn yǔn :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

(zài)饥载渴:又饥又渴。 王事靡盬(gǔ):没有止尽。 彼路(lù)斯何:“路”,通“辂” 四牡骙骙(kuí):马强壮的样子。 小人所腓(féi):隐蔽,掩护。 象弭(mǐ)鱼服:用象牙装饰的弓。 我行不来(lài):慰问。 (yù)雪霏霏:下雪。

三、集体朗读,思考讨论。

1、我们初中学过《关雎》和《蒹葭》,知道“参差荇菜”“蒹葭苍苍”都是起兴的作用,那么本诗的起兴之词是哪个词呢?在本诗中又是如何由“此物”兴“彼物”呢?此物是什么?彼物又是什么呢?

以采薇起兴,薇菜从发芽长到柔嫩又长到粗壮刚健的过程,是一个时间流逝的过程,过戍役军士从“莫”“阳”中盼回家呀盼回家,却始终没有回家,这漫长的戍役刚好与薇菜的生长过程相对应,一起喻示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

2他们总该回家吧!但转眼又是一年,他们却顾不上家室,甚至连一封家书都不能带到家,这是为何呢?

ⅰ为了猃狁入侵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ⅱ戍期未定,又有谁替他们带回家信?(驻军地不定,不能互相通信)“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ⅲ王事没完,还没法闲暇,“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3 战事频繁,连年奔波,戍期未定,乡音阻隔,在这样情况下戍卒的士气如何?有中途逃跑的吗?阵容又如何呢?45两章在描写车马服饰之盛 ,武器装备时,流露了什么样的情感?


周家军队军威盛大,纪律严正,卒伍精强,日日增强戒备。 不能忽略的是,在这个部分的歌唱中还透露出对苦乐不均的怨恨情绪。描写了将帅车骑的威武、服饰的华美,但语气间已带讥讽之意。

4、在一个雨雪纷飞的日子,戍卒终于踏上了归途。这本来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不过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不是这样的呢?为什么? 长久的戍边生活

ⅱ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 ⅲ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

四、脉络梳理

自行诵读全文,分出诗的层次

1~3 4~5章为第二层,直接写战争。6章为第三层,写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五、末章品读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晋人谢玄把这四句论为三百篇中最好的诗句。在文学史上影响极大。常为后世文人反复吟唱、仿效。因为《诗经》素以浑厚、质朴著称,这类如此凄婉动人的作品确属不多。因而它便成了《诗经》抒情作品的一个典范而为历代文学家所称颂。那么这四句诗是怎样的抒发主人翁的感情的呢?

1本诗借景抒情。诗含着两个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吹拂柳枝依依惜别的画面,一是寒冬季节雨雪纷飞的画面。在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以景写情,情景交融,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

2本诗借助“杨柳”意象来抒情的。自《诗经》始,杨柳成为中国古典文学歌咏的对象,开了借杨柳怀人的先河,在后世的诗词之中,青青杨柳枝成为牵绊游子、离愁别绪的象征性植物。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柳和离别已似乎有了某种必然的联系。每当古人送别离人时,杨柳便出现在渡口、驿站、城外,杨柳多情,似要挽留行人。每当古人怀人思亲时,杨柳出现在亭台楼榭,杨柳依依,似乎解人意。其原因首先是因为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其次,还因为“柳”与“留”谐音,“柳”者即“留”也,挽留之意。正是这些原因使得古人喜借柳来抒怀。

例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乐府《横吹曲词•折杨柳歌辞》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李白《忆秦娥》 “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柳永《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 周邦彦《兰陵王•柳》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柳条过千尺。

六.问题探讨:

1)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2)与初中所学的过《关雎》和《蒹葭》相对照,重章叠唱的手法在本诗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这三章的第一句都是“采薇采薇”,以此来引起下文。这三章虽然采用重复的形式来表达同一种情绪,但是作者在字句上略加变化,从而表现出感情的进展。从春到秋,薇菜由嫩而老,时光无情地流逝了;戍卒思归,从春到秋,一年将尽, 何时才能归家呢?──这些意蕴都是通过薇菜的变化表达出来的。

在每章的后六句具体描写思归之情时, 表达形式也有所变化。显然,随着戍边时间的延长,乡情也日益深重。作者就是采用这种反复吟诵,渐次深入的方式,让读者一步步走到戍卒的心灵深处,体会着他们与日俱增的思乡之苦。

再读诗歌,疏通词句。 译文:

野豌豆苗采几把,一些豆苗已长大。说回家啊难回家,岁末又将来临啦。没有屋来没有家,只因匈奴太凶煞。没有空闲坐下来,只因匈奴久徘徊。

野豌豆苗采几把,豆苗柔嫩刚发芽。说回家啊难回家,心总忧愁总牵挂。忧心如焚烤艳阳,又饿又渴实难当。战事难将帐安定,无人归家问音讯。

野豌豆苗采几把,豆苗茎叶老又硬。说回家啊难回家,转眼又去半年啦。朝廷差事不停遣,没有一处可休闲。忧心积郁成久痛,只恐死讯往家送。

路边何花争娇艳?白棣花开一片片。路边何车真威武?将军出征将路堵。战车前方套上马,四匹马儿真高大。如此怎敢图安乐?一月捷报一箩箩。

趋车策马征四方,马儿强健势浩荡。将军树威车旁立,兵士也靠车隐蔽。四马雄威多整齐,雕弓箭袋不曾离。哪敢一日不戒备?匈奴战事催人急。

想我当年出征日,杨柳春风真美丽。如今归来返故里,却是雪花纷飞时。行路迟缓路漫漫,又渴又饿不胜寒。无限伤悲在我心,谁人知晓叹伶仃。

七、结语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9a324e250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2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