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桃报李的故事三篇

2023-04-11 04:33: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投桃报李的故事三篇》,欢迎阅读!
投桃报李,故事

投桃报李的故事三篇

故事:基于现实认知,它被描述为一种异常现象。它是一种文学体裁,侧重于描述事件的发展过程。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投桃报李的故事的文章3 ,欢迎品鉴!

来而不往非礼也。这就是我们这个礼仪之邦的习惯和规矩。通常相处中就是如此。男女相处中更是如此。男女相处中的“投桃报李”,已远不止就是通常的礼节,而是一种礼仪。礼物本身的价值已不关键,象征意义更加注重,当众两心相许,两情相悦。 《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比较起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瑶(瑶、玖)”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但“投木报琼”的使用频率却根本没法与“投桃报李”相提并论。

现代社会中常比喻走后门,打听关系,以受贿的方式以达至自己的目的。

《周南·卷耳》又言:“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是好也。”《卫风·木瓜》。解释成白话则是:他送我的是红桃,我报他的是琼瑶,琼瑶哪能算报答,是求彼此永相好。这就是“投之以桃,报之琼瑶”的成语原产地。脍炙人口的《邶风·静女》则活脱脱写出了一对无暇情人相约城隅的情形:“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投桃报李”这个成语,出自于《诗.大雅》中的《抑》,只不过就是做为告慰的东西更贵重,情意更浓厚。

来而不往非礼也。这是我们这个礼仪之邦的习惯和规矩。一般交往中是如此。男女交往中更是如此。男女交往中的“投桃报李”,已不止是一般的礼节,而是一种礼仪。礼物本身的价值已不重要,象征意义更加突出,以示两心相许,两情相悦。

《诗经·大雅·抑》“投过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竟成了成语,比喻相互酬唱,礼尚往来。比较出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存有从“投之以木瓜(桃、李),嘴甜琼琚(瑶、玖)”生收到的成语“投木报琼”,但“投木报琼”的采用频率没“投桃报李”的高。

从前,有个年轻人骑马赶路,天时已晚,还没寻着客店。他正着急,碰到一个老农。他在马上喊:“喂,老头儿,这儿有旅店吗?还有多远?”老农说了声:“无礼!”。“五里?”他以为不远,猛加几鞭朝前跑去。他跑出几十里也不见人烟,越想越不对头。他猛然醒悟过来,拨转马头又往回赶。

他见到那老农还在路边等候,急忙回营,真诚致歉:“老伯,恳请您原谅,我刚才太没礼貌了。恳请您说我,哪儿存有旅店?”老农苦笑了:“年轻人,改正错误苏蒂县就不


好,我也不想使你白跑路。打听旅店的路口你已经错失了;例如不数落,今晚就至我东郊吧。”年轻人满心欢喜和敬佩。

故事虽简单,但由此反应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相互交流;沟通而产生的。好与坏呢也就随着相互之间的刺激与交流的变化而不同。但同这故事一样:“投桃报李”似的真诚相交,都会有好的效应的。

投桃报李的意思:就是他赠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赠送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获赠东西。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9bef246cf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d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