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杵磨成针的歇后语

2023-03-27 09:02:4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铁杵磨成针的歇后语》,欢迎阅读!
铁杵磨成针,歇后语

铁杵磨成针的歇后语

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解释】下了足够功夫,事情自然就会取得成效。

【故事】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最后他终于成为一名着名诗人。

【相关谚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中国谚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工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出处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相关 出处:《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 磨针溪地址:在眉州象耳山下 主要涉及:人物世传李太白 2、释义

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工夫,坚持不懈,再难的事也能够成功。 3、出处 原文: ·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白怪而问之,媪曰:欲做针。白曰:铁杵成针,得乎?曰:但需工深!太白感其意,还而终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译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间相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李白)路过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为什么在磨铁杵),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李太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意志)所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老婆婆自己说她姓武,现在磨针溪旁有武氏岩。 4、文言知识 得,在文言中除了得到”“获得解释外。常作用。上文得乎?意为能吗?”“行吗不得安宁即不能安宁。安得丰衣足食意为怎么能丰衣足食:未得见面即未能见面。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9c567f172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8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