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赏析(刘禹锡)

2022-12-18 12:10: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竹枝词》赏析(刘禹锡)》,欢迎阅读!
刘禹锡,竹枝词,赏析

刘禹锡(772-842,字孟得,河南洛阳人。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登进士第,关监察御史。他与柳宗元同为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的骨干,在革新派执政期间,任屯田员外郎等职,革新失败后,贬朗州司马。元和十年(815)年召还,后又贬连州刺史。晚年为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

刘禹锡是一位具有进步思想的政治家、文学家,在他早期流放于巴山楚水之时,深入民间,学习当地民歌,创制不少新词,如“杨柳枝”“竹枝词”等。词中描绘了地方风物,反映了人民疾苦,歌唱了劳动妇女健康的爱情。他的词风开朗流畅,词语可歌。仅存《刘梦得集》,词作集于两卷乐府中。



竹枝词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断笠去烧畲。

【注释】

①.竹枝词:本巴渝(今四川东部)一代民歌,刘禹锡改作新词,盛行于世,此后各代此人写《竹枝词》的很多,成为一个词牌名。它的形式和七言绝句相同。



②.银钏:银制的手镯。

③.金钗:金制的妇女头饰。 ④.烧畲:采用刀耕火种的方法耕种田地,即烧榛种田,在播种前将田中草木烧去,以灰作肥料。



【赏析】

这是刘禹锡所创作的《竹枝词》中的一首。

开头写环境,写时令。春光明媚,桃红李白,蓝天绿树,黛峦层层,白云缭绕,炊烟袅袅,点缀着几户人家。起笔两句就勾出了我国西南山区农村一派春光明媚的动人景色。“层层”描绘出桃李茂盛,暗示了春意之浓。词中的“人家”在山上云间,在层层


桃李中,这是多么优美的意境,似乎可以避开尘世间的烦扰。然而作者并没有沉浸在这表面的自然美景中,于是笔锋一转,让读者看到了在这如画的环境中人民的真实生活——“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这里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勾出了男人、妇女的劳动生涯。“银钏”“金钗”本是妇女的饰物,此处代指妇女,妇女们要从高山下背水上山,山路崎岖,劳动多么艰苦。“长刀”“短笠”是男人们劳动时用的工具和防晒所戴的笠帽,此处代指男人。楚地习俗烧榛种田,种田前刈草烧木,以灰作肥,然后用刀耕种,这种“刀耕火种”的耕作技术是原始的,劳作之辛劳可想而知。女人们“负水”,男人们“烧畲”,这一切都是巴山楚水农民们劳动生活的真实写照。作者在这里没有一句描绘内心感受的词语,但字里行间蕴满同情。诗人对人民的同情在其作品中是屡见不鲜的,《浪淘沙》“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王侯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这首词吸取了民歌健康明朗的色彩,内容虽写农民们艰辛的生活,但调子并不低沉。开头以明丽的色彩勾出富有诗意的画面,给人以艺术感受,后两句写男“烧畲”“负水”,劳动虽是艰苦,但情绪依然是健康的,富有向上的奋斗精神。语言明白如话,但却字斟句酌,而且又不露斧凿痕迹。像“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对仗十分工整。正如胡震亨所说:“运用似无甚过人,却都惬人意,语语可歌。”(《唐音癸签》)

中唐以来,刘禹锡、白居易并称,二人皆留意民间歌曲,在倚声填词方面,相互切劘,开晚唐、五代之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9f6aed680eb6294dd886ce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