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2022-07-20 17:15: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欢迎阅读!
蝶恋花,几许,庭院,深深

《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赏析

男女相思之诗,源在诗经。《关雎》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相思之苦,令人垂怜。《郑风 子衿》之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表现相思之苦,尽文学夸张之美。古诗十九首的这首相思之歌,上承《诗经》,下启唐宋,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字两连叠,望中的情人,走一段,停一段,愈走愈远之情态宛然,字不可改也。生别离,不言别离之因,但道别离之痛。此两句,已定全诗感情基调。次六句,言情人间相距甚远,且道路崎岖,欲见之而不可得也。道路阻且长,《诗 蒹葭》道阻且长之变句。言山高水险之自然因由,使情人间难以相见,也许暗含人事之因也。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紧承前四句,荡开一笔,由抒情而写景,以景语代情语,以比法代赋法也。前句比男子,后句自比,进一层渲染两人两地相望不可见之苦。变化手法,以尽抒写之能事,亦作诗之要义也。此两句,已有格律诗对仗之雏形。

相去日已远字一转,由空间之远而言时间之长。几多相思夜,衣带日已,相思折磨得人消瘦。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许是受此句之启发。此两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异句同工,却更有情致。然女子情愫,犹未尽也,于是再用比兴,述其隐忧: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白日心上人,以浮云,或比功名,或比他乡女子,致使她的游子不能回来。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无情岁月,不尽相思,人渐老去,此情何堪!女主人公在无望的等待中,在情感的煎熬中,似乎明白,与其在情感中不能自拔,不如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自我调节情感指向,丢弃情结,不再相思,努力多吃些,养好身体,等待远方的那人儿归来。其言勿复道,非其不思,见其思之尤远也。

全诗写相思,先是路远之思,再是时长之思,结以不思之思,脉络清晰,有《诗经》哀而不伤之韵味。






我读《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汉人称《诗经》为古诗,南北朝人称汉魏诗为古诗。梁昭明太子萧统编《文选》时,选取了十九首汉诗,后人称之为《古诗十九首》。这些诗大约产生于东汉晚期,作者姓名已不可考,可以想见是一些不得志因而名不见传的知识分子。

春秋末期至战国时代,频繁的战争破坏了人民的正常生活,也就破坏了产生并保存大量民歌的社会条件,何况,由于周王室衰微,各国采诗、献诗的一套制度被废弃,即使民间有歌,也大多湮没不传,与此同时,统治阶层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热衷于论辩诡说、忙于连横合纵,对诗歌并无多少兴趣,所以,风雅颂的诗歌路线到春秋末期就已停顿不前了。汉代虽然形式上恢复了采诗制,但乐府诗实际上多为知识分子创作的作品,风雅颂已不同。文学方面说,四言诗体既可节奏明快适用于劳动场合,又可古朴稳重适用于宗庙祭祀等活动,因而在上古时代得到大发展,但随着奴隶制崩溃、新兴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社会生活发生巨变,在表达日益复杂的社会现实和人们情感时,四言句式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到两汉之际,四言已经衰落,五言、七言得到发展。古诗十九首就是这一时期五言诗的代表之作。 东汉末年,科举制度尚未建立,读书人为了寻求出路,只能四处奔走,投靠于贵族士家。当时政治黑暗,社会混乱,出身低下的知识分子,即使满腹经纶,也难于得到施展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背井离乡、生离死别的痛苦,就显得更为突出。《古诗十九首》中,反映游宦艰难、游子思乡以及妇人思怨的作品占很大比例,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写照。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诗不再是民歌,而是知识分子创作的作品,它们上承诗三百古风,下启建安魏晋风气直至唐诗盛世,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行行重行行》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一首,写的是离别之人的相互思念。全诗五言一句,合十六句,八句一韵,字句结构、内容章法以及韵律方面已显齐整规范,知识分子诗的风格已趋成熟。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路途漫漫,思念难耐,步履沉重,心情沉重。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天涯海角,归期无望,不知何日才能会面。道路阻且长一句,满满的诗经味。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胡马南下后,还是喜欢迎着北风奔跑,越鸟北飞后,喜欢在南向的树枝筑巢。鸟兽尚且眷念故乡旧情,又何尝不想回家团聚,主人公以胡马和越鸟自比,向表白自己何尝不想回家团聚的心愿,和无可奈何的内心痛苦。通常的解释说这首诗通篇是思妇的角度,于是这二句就是思妇对游子的抱怨,我觉得这样的理解不仅勉强,而且太没情调了,在我看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是游子的真情表白,思念、无奈、痛苦,尽在不言中。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从这二句开始换了韵,场景和主角也切换成了在家的思妇。 全诗第三句是游子在途中对家乡的思念,他的感受是距离之远,而这句是妇人在家中对游子的思念,她的感受是日已远。前后二个相去的意思差别,也支持全诗分前后二段、主角切换的结构分析。

衣带日已缓是思念憔悴状,后世柳永的《蝶恋花》名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应该就是化自此句。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由这二句可以判断,后八句的主角是思妇。浮云蔽白日不是不相干的起兴,白日才好赶路还家,浮云蔽白日,是说游子不知道被什么给迷住了,竟然迟迟顾不上回家。这二句有怨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思妇的思绪又从游子回到自己身上,哀叹自己岁月蹉跎青春空逝。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弃和捐都是放弃,思妇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我的衣带渐缓我的人老珠黄)都算了吧,不再说了,你还是要照顾好自己哦。中国社会,自古就把男人出外谋前程、女人在家守妇道当作为各自的正道,所谓思妇之怨,只是个人情感的自然流露,而一旦她们回到社会现实,就会支持丈夫外出,对于在外奔波的丈夫,她们更多的是牵挂,李白的《长干里》对这样的思妇情怀表达得最为充分细腻。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a00a9fe06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b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