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保险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管理

2022-12-06 16:44: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财产保险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管理》,欢迎阅读!
现金流,保险公司,财产,经营,活动

财产保险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管理

摘要:保险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是保证其持续经营的基础,稳定的现金流,一方面,公司日常运营的保障,另一方面,公司取得投资收益的基础。保险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主要来源于经营机构的承保活动,其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主要表现为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经营活动现金流出主要表现为原保险合同赔付支出和营业费用。保险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管理的目标在于通过一系列管理行为持续获得稳定的现金净流入。本文仅就财产保险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财产保险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现金流管理

一、经营活动现金流的预算管理

财产保险公司建立经营活动现金流预算管理机制是实现稳定现金净流入的保证。经营活动现金流预算管理的内容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控、预算调整和预算评价等方面。经营活动现金流的预算编制要与承保利润预算对接,按照产品线维度和月、季、年的时间维度进行编制,并充分考虑与产品线保费收入和成本费用相关的应收应付事项的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的预算执行与承保活动密切衔接,保证业务销售计划按预算安排推进,成本费用不突破预算进度,应收应付事项严格管控。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同时开展预算监控分析,及时发现主要预算收支项目在执行额度和进度上偏离预算目标的不利情况,提出预算纠偏的措施并加以落实,尽可能将预算执行偏差降到最低。对于预算执行过程中遭遇不可抗力(政策变化、市场环境、自然灾害等)影响,导致现金流预算目标难以达成时,要实事求是对预算进行调整,保证调整后的预算仍然符合现金净流入的原则要求。年度结束后,要对经营活动现金流预算编制、执行等情况进行总结评价,不断强化预算对改善经营活动现金流的支持作用。

二、经营活动现金流入管理要点

()加快产品迭代升级,以稳增长驱动现金流入。增长财产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是现金流入的源泉,适销对路的产品是保费收入增长的有效支撑。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保险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但是目前保险产品同质化严重、供给质量低,与市场需求之间不匹配的矛盾日益凸显。财产保险公司要想在发展中取得先机、掌握主动权,必须推进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围绕服务科技创新、围绕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围绕服务乡村振兴、围绕服务环境保护、围绕服务社会治理创新等方面,加快传统产品升级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打造优质廉价的保险产品,不断满足实体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需求。有了好产品,也要有合理的定价,才能够获得市场认可,才能获得合理的收益和正现金流。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保险产品定价也要从基于传统的精算数据向基于大数据转变,更加精准地识别风险,细分客户群体,对细分市场实行差异化定价,并根据市场费率水平动态调整。创制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一揽子”组合保险产品,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重保障,增加销售卖点,实现保费收入可持续增长。()优化销售渠道选择,提升投入产出比。目前大多数财产保险公司在销售渠道选择中仍然过多地依赖中介渠道,以河北产险市场为例,2018年专业和兼业代理渠道业务占比超过60%。中介渠道业务获取模式属于费用驱动型,呈现出难掌控、易流失和投入高的特点。因此,财产保险公司要通过优化销售渠道选择,来提升投入产出比,改善现金流。一是加强直营销团队等自有渠道建设,提高自有业务掌控力和新增业务获取能力。二是加快互联网渠道建设,推动线下业务线上化,建立客户大数据,通


过客户画像,有针对性地推送产品和服务,提高销售效率、降低获取成本。三是制定配套的销售绩效考核政策,落实资源差异化配置,构建低成本业务获取模式。()加强应收保费管理,提高保费实收率。随着业务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信用政策可能因为保险行业竞争加剧而放宽,财险保险公司应收保费率也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对现金流产生了较大的不利影响。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应收保费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覆盖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应收保费管理机制,加快资金回流,提高保费实收率。1.建立应收保费授信管理机制,加强事前授权管控按照经营活动现金流预算方案,实施应收保费预算额度管理,对应收保费总量进行控制。建立客户资信评级制度,根据客户资信评级等级确定授信额度和缴费期次,并根据授信后的投保情况、保费缴纳情况等资料及时调整客户授信。建立权责匹配的应收保费授权管理制度,将应收保费审批流程植入业务核保系统,实现应收保费在承保出单前的强制管控。2.建立应收保费催收责任制,加强事中催收管理一是根据“谁签单、谁负责”的原则逐笔明确应收保费催收责任人和管理责任人,建立终身责任制,通过责任人绩效兑现预留保证金的方式确保责任制的落实。二是建立应收保费信息管理系统,实时记录反映应收保费的产生、清收及账龄情况,对即将逾期的应收保费进行预警提示,督促责任人及时催收,并监控催收进度。三是建立逾期应收保费分类催收及考核机制,根据应收保费逾期账龄采取不同的催收措施,并保留有效的催收证据材料,在诉讼时效内及时提起诉讼,并根据催收情况实施考核奖惩。3建立应收保费责任追究机制,加强事后问责管理建立应收保费责任认定和追究制度,对应收保费坏账损失逐笔核实形成原因,根据金额大小和性质对责任人进行相应问责处理,形成内部威慑机制。同时,加强坏账损失成因分析,通过完善流程制度、调整授信等方式,有效降低坏账损失的发生。

三、经营活动现金流出管理要点

()创新理赔服务模式,降低赔付成本支出。赔付支出是财产保险公司占比最大的成本(超过50%),赔付成本的降低不仅有助于改善保险公司经营效益、减少现金流出,同时也有助于整个社会效益的提升。降低赔付成本的途径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保险公司深度参与灾害事故预防工作,降低保险事故发生率。二是忠实履行合同义务,准确核定事故损失,防止损失补偿以外的利益漏损。1整合内外部资源,实现保险事后赔偿向灾害事故事先预防转型。一是建立与当地气象、地震等部门的联动机制,提前获取可能导致重大灾害的预警资料,发动客户有针对性地开展灾害预防工作。二是建设重点投保企业事故风险识别系统,借科技工具,对火险等事故隐患进行不间断排查预警,防范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三是实施“警保联动”,参与《道路交通安全法》宣传和交通事故处理,探索建立交通违章行为与商业车险保费联动机制,促进交通事故率的持续下降。2准确核定保险事故损失,严格履行保险合同义务,做到不错赔、不乱赔、不惜赔。一是加强理赔人员业务技能培训,提升事故责任的核查认定能力,准确界定保险责任。二是严格按照保险条款约定核定事故损失并承担赔偿责任,对于不属于事故直接原因造成的间接损失,以及因施救不当扩大的损失不予赔付。三是加强与第三方专业机构的合作,在事故责任认定、损失核定等方面寻求专业支持,实现精准定责定损。3.通过大数据分析、举报线索、行业信息共享等手段,依法开展理赔反欺诈工作,有力打击骗赔行为,净化理赔环境。同时要依法开展追偿工作,及时取得追偿收入。()分类管理营业费用,提升费用使用效率。财产保险公司的营业费用按照发生环节不同可以分为固定费用、理赔费用和销售费用。其中,固定费用为管理机构发生的、与业务量不直接关联、相对固定的费用支出;理赔费用为理赔部门发生的、与案件量直接相关的费用支出;销售费用为基层经营机构发生的、与业务获取直接相关的费用支出。根据费用性质以及与业务量的相关性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1固定费用管理固定费用管理采用总量控制,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a10c285cd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8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