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如何适应新课改?-羊城晚报《卓越大讲堂》专栏——第一期

2022-08-12 08:03: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生如何适应新课改?-羊城晚报《卓越大讲堂》专栏——第一期》,欢迎阅读!
大讲堂,羊城晚报,课改,高中生,一期

羊城晚报《卓越大讲堂》专栏——第一期

――高中生如何适应新课改?



卓越大讲堂开篇语:

成功驿站,卓越相伴。为解决家长及学生们的升学疑难,本报携手中小学课外辅导权威专家卓越教育推出“卓越大讲堂”栏目,将通过 “政策解读”、“家长手册”和“名师支招”三大专题,剖析升学考试中出现的种种“怪像”,结合经典案例分析,给予最具参考价值的建议。



高中生如何适应新课改?

2004年开始,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实行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以下简称“高中新课改”)。对即将或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而言,该如何应对新课改的挑战?为此,记者专访卓教育教学总监兼卓越教育高四学校校长、原广东省新课程指导委员会委员林文女士。


记者:高中新课改,对学生提出了什么具体要求?

林文:高中新课改以学生的参与程度为高效课堂的核心、以师生的互动程度为高效课堂的关键,在学生层面上构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方式,从根本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比如,课前老师会布置任务给学生,需要学生自己上网查阅资料,学习收集信息和提取信息。课堂上,老师会更多地听取学生的意见,学生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因而在课堂上处于更加主体的地位。布置作业时,老师也会将作业分为必做、选做两类,将研究型探究型的学习方式,带到高中课堂。

记者:作为一名普通的学生,应该如何应对新课改?

林文:新课改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作为学生首先要有一个理念的改变,其次就是在探究中不断发展,不断进步。比如参加了一次活动,学生要反思自己在活动中学到什么,并且突破自己的思维方式。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做练习题,巩固基础知识。而是要在把握好基础的同时,掌握自主探究、归纳总结等科学的学习方法。在老师的引领下,更高效更愉快地学习。懂得自学,懂得归纳,掌握多种科学的学习方式。 记者:高中生面对的最后一关还是高考,如何协调应试的目标与新课改的素质教育实践? 林文:新课改从一开始就没有淡化或忽视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只不过是以一种全新的视野去审视“双基”,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位。随着新课改,高考试题有了很多变化。比如高考的主观题比例加大,许多题目需要动笔写,靠碰运气是撞不到的。这些变化无形中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此外,目前的高考题更加贴近生活,比如政治地理历史科目的考试,加大了材料分析题的比重。英语考试,取消了单选题,增加了大量的主观题,考察学生应用语言的实际能力。理科的题目也是与生活相关的。

记者:高中三年很紧张,新课改要求学生把精力放在研究学习和发散思维上,会否影响成绩?

林文:高中生研究性学习的真正含义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为基础,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和提升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这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反而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获取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终生学习的能力。我认为,新课改模式,就是将原来的中学教育同大学教育相连,起到一个过渡和衔接的作用。从2004年起,广东省就已经启动新课改。通常来看,学生在高一时会按照新课改的模式走,高二会侧重新课改与高考的衔接,高三就是高考的一个冲刺。总体而言,新课改比旧的教育模式更加科学,与世界更加接轨。


名师介绍:

林文,卓越教育的教学总监兼卓越教育高四学校校长;原广东省新课程指导委员会委员;原广东实验中学高中英语老师;应邀完成近40次国家级、省级、市级新课程改革的现场观摩课和学术讲座,连续8年获得“教育科研”奖,编写教育教学书籍17本。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a153a5e312b3169a451a4c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