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小胡同》读书笔记

2022-10-02 04:00: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老北京的小胡同》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北京,胡同,笔记,读书

萧乾著的《老北京的小胡同》看完了。

作者回忆了北京小胡同的事情:一是胡同里是一阕动人的交响乐,从早到晚,一刻不停;春夏秋冬,各有特性;夜晚则徐缓,拖长,并且当中必然有间歇——有的还挺长。二是儿时买小风车,刻泥饽饽,放风筝。三是捉蛤蟆,逮蛐蛐。作者经过北京死胡同与上海弄堂比较,写出了北京胡同里的平房,多么破,也不缺乏阳光;与伦敦、慕尼黑等地的胡同相比,突出了北京小胡同的独特魅力。这样比较着写更突出了作者对小胡同的怀念与留恋。

北京我曾去旅游过二次,主要是观赏了哪些有名的古建筑:如天安门,天坛,颐和园,圆明园,长城。对于小胡同只是走马观花地由导游带领走几处就是了。看了此书后才知北京的小胡同里有着许许多多的故事,有着北京人的生活和心语,有着北京人的记忆和红尘。小胡同里镌刻着北京人的甜酸苦辣!

小胡同是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是京城历史文化发展演化的重要舞台。它记下了历史的变迁,时代的风貌,并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好像是一座座民俗风情的博物馆,烙下了人们各种生活的印记。

文中写着:我是在北京的小胡同里出生并长大的。出世时在东直门的羊倌小胡同。10岁上,我母亲死在菊儿胡同。在《俘虏》中写过菊儿胡同旁边的大院——那是我的仲夏夜之梦。

文中还写:母亲去世后,我寄养在堂兄家里。当时我半工半读:织地毯和送羊奶,短不了走街串巷。高中差半年毕业(1927年冬),因“学运”被变相开除,远走广东潮汕。1929年虽然又回到北平上大学,但那时过的是学校生活了。我这辈子仅有头17是真正生活在北京的小胡同里。那以后,我就走南闯北了。可是不论我走到哪里,在梦境里,我的灵魂总在那几条小胡同里转悠。

很多胡同正在逐渐消失,可是那些胡同里的红尘记忆确实真实的,永恒的,就好像那一张张留存在心中的相片。相信很多年后,那些留在胡同里的记忆会沉淀成生命力最闪光的完美。

文中又写到:胡同里从早到晚是一曲动人的交响乐。大清早就是一阵接一阵的叫卖声。挑子两头是“芹菜辣青椒,韭菜黄瓜”,碧绿的叶子上还滴着水珠。过一会儿,卖


“江米小枣年糕”的车子推过来了。然后是叮叮当当的“锔盆锔碗”的。最动人心弦的是街头理发师手里那把铁玩意儿,嗞啦一声就把空气荡出漾漾花纹。

北京的叫卖声最富季节性。春天是“蛤蟆骨朵儿大甜螺蛳’夏天是莲蓬和凉粉儿,秋天的炒栗子炒得香喷喷粘糊糊的,冬天“烤白薯真热火”。

作者最喜欢听夜晚的叫卖声。夜晚叫卖的特点是徐缓、拖尾,并且当中必有段间歇——有时还挺长,像”硬面——饽饽”,中间好像还有休止符。比较干脆的是卖熏鱼的或者“算灵卦”的。

另外是夜行人:有戏迷,也有醉鬼,尖声唱着“一马离了”或“苏三离了洪洞县”。这么唱也不知是为了满足一下无处发挥的表演欲呢,还是走黑道发怵,在给自我壮胆。 文中再一次写到:那时我是个穷孩子,可穷孩子也有买得起的玩具。两几个钱就能买支转个不停的小风车。去隆福寺买几个模子,黄土和起泥,就刻起泥饽饽。春天,大院的天空就成了风筝的世界。阔孩子放沙雁,穷孩子也能用秫秸糊个屁股帘儿。反正也能飞起,衬着蓝色的天空,大摇大摆。细心坎儿可乐了,好像自我也上了天。 文中提到:夏天,我还常钻到东直门的芦苇塘里去捉蛤蟆,要么就在坟堆旁边逮蛐蛐——还有油葫芦。蛐蛐会咬架油葫芦个头大,但不咬。它叫起来可优雅啦。当然,金钟更好听,却难得能抓到一只。这些,我都是养在泥罐子里,每一天给一两颗毛豆、一点水就成了。

萧乾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翻译家,地道的北京人。本书能够说是“老北京”说老北京——原汁原味的北京腔。北京的四合院、北京的小胡同、北京的糖葫芦、北京的驴打滚、北京的风土人情,如烟往事,一览无遗。北京还有一种死胡同,有点像上海的弄堂。可是弄堂里见不到阳光。北京胡同里的平房,多么破,也不缺乏阳光。胡同能够说是一种中古民用建筑。老北京的胡同里经历过多多少少人事更迭和世事沧桑,生活在胡同里的人们至少还能感受到历史的余温。《一本褪色的相册》写了在黯淡灯光下,早年的事,犹如一碗酸辣苦甜咸的菜汤,有一种难以替代的风味。又是它像是远方吹来的一支儿歌,温存而又委婉,恰似春日垂杨柳梢在脸上拂过,又是又像是一场噩梦,仿佛看到自我孑然一身踏过一道独木桥,四面虎狼都在睁大了眼睛,张开血口,等待吞噬。我是遗腹子又是蒙古族,所以矬人一头。我的课堂是在胡同里,在庙会上。羊毛,羊奶和油墨,我奔波在不一样的胡同里,十四岁结束了寄人篱下的生活,成为自我这只小船的舵手,开始远离胡同。


老北京的小胡同从书中处处透露出一股幽静、古朴的气息,古色香而又温馨、安静的韵味。有些胡同的地面用锓青砖或石块铺就,方方正正,像一块被削平的豆腐块,赤脚踩在上头冰冰凉凉的,让人心旷神怡。路边有的石板上布满了青苔,显得格外陈旧北京的小胡同。有些胡同犹如各种器具,如扁担胡同,锅盖胡同;有的如某种动物:如羊耳朵胡同,羊尾巴胡同,总之集北京人的智慧起了各式胡同名。趣味,形象。北京的胡同名妙不可言。

此刻为了建设国际化的大都市,很多拆除小胡同,但愿北京能少拆几条、多留几条胡同,还一个真实的有价值的北京与后代与世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a21a91306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e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