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奇案(第二章)

2022-04-12 10:39: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淮安奇案(第二章)》,欢迎阅读!
淮安,第二章



2 淮安周县令



话说淮安县这个地方,本是龙潘虎据、山明水秀,人杰地灵,物产丰饶,原是江南一带富裕的小县城。怎奈安史之乱时,唐朝看似固若金汤、牢不可破的江山被安禄山不到20万之众(包括从边疆部落中征调的骑兵)不到两个月时间打的支离破碎、七零八落,唐朝部队更是落花流水,兵败如山倒一样溃散开来,755年后期,安禄山的军队就长驱直入地南下,过河北,下东都洛阳,并且进抵潼关东端的渭水和黄河交汇处,其地距长安仅100公里远了。据公私的记载,当时杀载唐朝军队约有十数万之众,此后唐玄宗的逃难成了许多绘画和诗歌的题材,其中最著名的有白居易(772—846年)的歌行《长恨歌》,此诗叙述了皇帝被乱兵所迫于马嵬驿同意处死杨贵妃后的悲痛之情。 士兵们还要求杀杨国忠,作为他们护送唐玄宗,过离乡背井的凄苦生活的代价。不论是《长恨歌》还是关于这一事件的其他伤感的诗歌,宰相杨国忠和杨贵妃都被看成是罪有应得的腐败人物,当然他们要负一定的责任,但杨贵妃也是人们泄愤的替罪羊和牺牲品,对于当时的政治社会精英集团来说,他们感到莫名悲痛,因为他们看到了繁荣的唐帝国政府竟瓦解于顷刻






之间,更震惊恐怖的是,皇帝于夜间仅带少数亲人和心腹悄悄离开京城出走,他们自己却被遗弃在原地。许多世家大族的成员惊慌失措地南逃,有些人再也没有回来。这是前话,不再细表,安史之乱后20年,无大乱但国家依旧小乱频繁、局部战争不断,唐朝各地的散兵游勇,遍地皆是,他们这种农非工,不商不贾,也好算是特殊阶级,从年,平素吃惯了钱粮的,一朝天下太平,从散,不用说是谋生乏术,糊口无方,多年疏了,一旦叫他改弦易辙,恰是有些办理不来奈何,只好去作盗贼的生活。从来劫财害命相连,自然就要出了许多的血案,那时的淮安县令,乃是周文昌公,说到这位周公,也称得起是唐朝晚期的一位良臣,此人不但学识渊博,擅长笔墨,并且知人之明,任事之勇,绰然有大将之风。安史之乱前,周县令本是淮安县城一名小衙役,当时吏治腐败,周文昌公虽然德才兼备,奈何当时淮安县令李苟嫉贤妒能,对周文昌公压制打压,文昌不能有所大作为,适逢安史之乱,战火虽未侵扰淮安小县,但这位淮安县令李苟听闻风声便如唐玄宗一般携带多年搜刮来的民脂民膏、黄金白银及妻妾成群如丧家之犬一般仓皇逃离,守城官兵一时竟乱了起来,人心涣散,老百姓也哭声嚎嚎,幸好此时周文昌公力挽群澜,率领一杆朋友、亲戚、家






眷亲自守城,才换的淮安人心重聚,守城士兵及百姓没有出现大的骚乱,安史之乱后,羸弱的唐王朝为顺应民心也为表彰周文昌,便加封其为淮安县令。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a553fc13e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a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