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一叶总关情

2023-03-17 11:35: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一枝一叶总关情》,欢迎阅读!
一叶,关情



一枝一叶总关情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南朝·江淹《别赋》)古代因为交通、通讯的不发达,加之古人寿命的短暂,生离往往成为死别。别易会难,古人所重。(北齐·颜之推)所以在这种黯然销魂的时刻,古人除了把酒叙别,都爱折柳相送,以明相送相惜之情。如王之涣的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别离》柳氏的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说的都是这种情景。从而使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意象。人们耳熟能详的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开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即用相搭配,在清雅的景物描写中渲染了浓浓的离别氛围;郑谷的《柳》中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则用拟人手法,将离别之情移驾于柳条之上;李白的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劳劳亭》)则发挥奇特的想象,认为春风了解分别的痛苦,所以不让柳条发青,让无枝可折,让无别可离,则更是从反面印证了在古人心中的地位。



那么,古人为何钟爱以入诗呢?除了折柳相送的民间风俗之外,大致还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一、谐音

谐音是汉语特有的修辞手法,古代诗人特别偏爱它的情致,将之大量地运用于诗歌写作中。它利用语音相同或相近的条件,使诗句产生明暗的双重含义,暗含的意思往往才是诗人的真意所在,这就使诗歌产生了一种曲折风趣的韵致。如刘禹锡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南朝《西洲曲》中寄寓女子暗恋情怀的低头弄莲子(怜子),莲子(怜子)青如水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柳条又可称为柳丝二字在古诗中都有常见的谐音运用现象。先说,它音似,使折柳有相留之意,送别诗中大量出现的意象,来表示分别时恋恋不舍之情。李白有诗: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忆秦娥》)在诗人眼中,西安灞陵桥的两边长满了垂柳,灞陵桥又是首都的门户,所以此地成为年年送别留恋最盛之处;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雨霖铃》)也是此中佳句。



再说它音同明朝一首无名氏的《素帕》很典型地表现了这一点: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接了颠倒看,横也丝(思)来竖也丝(思)而李商隐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也是以此来表现刻骨铭心的思念和至死不渝的爱情。因此,也被大量地运用到边塞诗或怀乡怀人诗中,以寄寓思念之情。前者如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后者2002高考题: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二、形似




中国诗人特别讲究意象的优美传神,要求好诗做到诗中有画像秦观有一首词《赠陶心儿》,其结尾一句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则是以天为幕,以星月为笔,活脱脱将心上人芳名中的一个字刻画于天宇之上,既描摹了离别的凄清伤感之景,更传达了深挚浓烈的爱恋之情,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再如,写一个女子的苦闷,古人会用这样的诗句你共人,女边着子,争知我,门里挑心(黄庭坚《两同心》。用门里挑心这样细腻到夸张的描摹,将抽象的直逼到读者的眼前!



这是中国诗的特点。中国人含蓄内敛的民族个性决定了他们不轻易将情感直白地道出,而选择寄托于形象形似的画面,不仅使诗歌形神兼备,而且更有韵味,情感表达上则更显浓郁,更具渲染力。



而柳树,其天生纤细飘曳的形态,遇风缠结的风情,给了多少为情思所苦的诗人以灵感,从而成为古代诗人传情表意的宠儿。如白居易的《杨柳枝》有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宋代诗人周密的凭问柳陌旧莺人,比似垂杨谁瘦?都是这方面的佳句。



总之,在古典诗歌中,不仅是一种普通的景物,更寄寓着离别伤感的普遍情蕴。理解了这一点,让我们来重读欧阳修的《生查子》吧: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上阕名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一直被人们理解为青年男女花前月下约会时的美好写照,并且被广为传唱。如果我们能明白都为中国诗歌中表达思念离别的常用意象,并且联系整首诗,理解其主人公是在物是人非的情况下,触景生情,引发伤感回忆这种意境来重新品读的话,我们是否能感受到,那蒙眬回忆中被昏黄月色所笼罩的柳树早已暗示了一份浓浓的离情别绪呢?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a865875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a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