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双关

2023-04-13 14:08: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修辞手法】双关》,欢迎阅读!
双关,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双关

双关

双关又名“多义关连”。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借助语音跟语义的接洽,使语句同时关涉两种事物,到达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后果。

或者说,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语音或语义的条件,使某些词语取得双重意思,这种修辞手法叫双关。所谓双重意义,指表面上是一种意义,内里又有另一种意义。内里这层意义才是说话人的真意。

或者说,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说出来的词语或句子表面上是一个意思,实质上又是另一个意思,而表面上的意思是次要的,本质上的意思是主要的,是说话者的用意所在。这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手段叫做双关。

或者说,应用字词的音、义关联,让一句话有双重意思,名义一重意思是次要的,内里一重意思是重要的;这就叫做双关。双关是一种有久长历史传统的修辞伎俩。应用适当,能使语义蕴藉深厚,存在艺术沾染力。

或者说,利用语言或语义的前提,有意使语句同时兼有两种意思,表面上说这个意思,实际上是另一个意思,这另一个意思才是谈话的真意所在,这种辞格叫双关。

“双关分谐音双关”利用词语声音雷同或相近这个条件形成的双关、“语义双关”利用词语意义关系这个条件构成的双关,又叫“借义双关”、“隐射双关”利用特别的语言环境或在场人物之间各自不同的关系,人们有时表面说张三,暗中指李四,表面说这件事,暗中指那件事。这种”指桑骂槐“或另有寄托的双关,常用于不好说、不敢说、不便说的情形之下、“典故双关”有些词语,既有字面含意,又是一个典故。就字面懂得,能够说通,然而只有弄清典故,才干深入理解作者用意。典故双关常用于古典诗词中,它使诗含蓄悠扬,收到要言不烦、引起联想的效果和多义双关(一个词语兼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意)等五种。陈望道把前两种叫表里双关。第三种叫彼此双关。 例如:

[1]杨柳青青江程度,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还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2]风吹桃树桃花谢, 雨打李花李花落, 棒打烂锣锣更破, 花谢锣破怎唱歌。 (《刘三姐•对歌》)

[3](你想,四处围黑洞洞的,还不轻易碰壁吗?)(小学语文第八册、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4]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初中语文第一册三十课《诗八首•凉州词》)、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蒲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清•金圣叹临刑前赠)

[1][2]属谐音双关。[1]()是双关词,一面说晴雨的晴,因为(东边日出西边雨)所以(道是无晴还有晴);另一面说感情的情,因为(闻郎江上唱歌声),所以(道是无情还有情。)表义为晴,()是面前的事物,是辅;里为情,()是心中之意,是主。因()()同音,故为谐音双关。[2]利用()()()三个字的谐音,暗指姓陶、李、罗的三个秀才,一语双关,无情地挖苦和讥讽了这三个秀才对歌的失败。

[3]属语义双关。(黑沉沉的)表面上是说夜晚的黑暗,实际上说当时环境的险恶,白色可怕重大;(碰壁)表面上是说鼻子(又扁又平)的起因,实际上是在有力地揭穿公民党政府对鲁迅的残暴危害。这句话含蓄、深沉,使人强烈的觉得鲁迅与反动权势开展卑躬屈膝的奋斗。

[4] [5]属典故双关。[4]王之涣这首《凉州词》的后两句表面上说羌笛不应埋怨杨柳迟迟萌生,由于玉门关是得不到春风安慰的。实际上(杨柳)是用典,指的是《折杨柳曲》。古人临别有折杨柳相赠的风俗,北朝乐府有《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后人诗中往往把吹笛、折柳、怨别联系起来。诗的后两句实际上是说:羌笛不要演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了,东风永远不会吹到玉门关的。[5]双关(落梅花),从字面上看,是指梅花凋零零落,实际上指笛子吹的《梅花落》乐曲。 [6]联中的(莲子)(梨儿)是一词三义。表面上看,(莲子)(梨儿)是两种果子,莲子心苦,梨儿内酸,均是事实。金圣叹两个儿子的乳名叫(莲子)(梨儿),两个儿子看到父亲临刑岂能不凄苦心酸?然而金圣叹还用了一个(谐音双关)(莲子)(怜子)同音,()(离儿)同音,父亲怜爱本人的子女,要与之永别,岂能不凄苦心酸!作者一词三用,最充足地表白了父子逝世别的悲哀心境,含而不露,非常达观。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a8e6a1996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0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