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激发孩子探索行为几点尝试】 教育随笔

2022-04-29 08:36: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育随笔-激发孩子探索行为几点尝试】 教育随笔》,欢迎阅读!
随笔,教育,激发,尝试,探索



教育随笔-激发孩子探索行为几点尝试】 教育随笔



摘要:文章来源教师范文吧教育随笔:激发孩子探索行为的几点尝试,活动中孩子们兴趣高涨,但我很快发现孩子们的兴趣集中在用小瓶等容器装比水多少上,而不是认识水“流动”“透明”“浮力”的特征上,于是我参与到孩子们活动中,边用小瓶子装水边用“神秘”“兴奋”的语气说道:“小瓶子不但能装水,还能变魔术呢



探索行为是孩子主动学习行为最充分的体现,那么,如何引导幼儿产生更多更积极的探索行为呢?我在实践工作中进行了如下探索与尝试。 一、抓住教导契机,引导孩子进行有目的的探索。

我们知道幼儿期是充满好奇的年龄期,他们发现世界很大,奇妙的事情很多。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教师则应抓住偶发意外情况和在某种时机下发生的自然现象等,以自己的热情和求知的倾向感染幼儿,引导他们对事物细心观察。如:一个阴天的下午,我带着小朋友做户外活动分散游戏时,大家选择各自喜欢的玩具,分散在各处玩了起来。没过一会,只见七八个小朋友不知为什么都蹲在一棵大树下,边看边议论着什么。工夫不大,又有许多小朋友围过去了。是什么对他们有如此大的吸引力?我过去一看,原来是一群可爱的小蚂蚁。看到孩子们这么专注,这么好奇,我想,这正是对他们进行常识教育的好机会。

为了让他们能有目的地自己探索、发现,我采取了适时地引导。想到这儿,我故作神秘地问道:“小蚂蚁忙着干什么呢?”“从下面往上面爬。”“为什么要从低处往高处爬呀?”听了我的话,孩子们都瞪大眼睛,一边看着我,一边摇头。我请孩子们观察一下天气怎么样了,“要下雨了。”接着问:“天要下雨了,雨水会往什么地方流呀?”“往低处流。”“对,所以小蚂蚁要搬到高一点的地方去,才不会被淹着。”有几个聪明的小朋友抬起头兴奋地说道:“我知道了,蚂蚁搬家就是天要下雨了。”这时,我又借机向他们进行了团结互助的教育。首先请他们观察许多蚂蚁一起搬一块食物的场面,从中认识到一只蚂蚁是搬不走粮食的,只有大家一起,才能搬走比它们大好几倍的食物。“小蚂蚁真聪明,知道互相帮助。”有的小朋友还表示要向小蚂蚁学习。就在大家正在讨论时,小雨滴已悄悄从天空落在了小朋友的头上、脸上、手上、地上。孩子们高兴地跳了起来,“下雨了,下雨啦!”看到孩子们如此的高兴,我也被他们所感染了,觉得雨点落在脸上格外的舒服。正是因为有了适时的引导,他们才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缤纷世界的奇妙现象。

.




二、利用教师自身积极的情感言行,引发孩子探索的兴趣与行为。

由于认识水平有限,孩子在自由的探索过程中,往往只注意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这时教师就要用自身乐于探索的情感与行为激发孩子探索的兴趣,引导孩子的探索方向。如在一次让孩子认识水的特征的活动中,为了让孩子能在兴趣的引导下,在充分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水“流动”“透明”“浮力”这三个特征,我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个盛满水的大盆,并将与孩子们一起收集的塑料玩具、玻璃珠、高矮大小不同的小瓶子等放入其中,让孩子们在自由地探索中感受水的特征。活动中孩子们兴趣高涨,但我很快发现孩子们的兴趣集中在用小瓶等容器装比水多少上,而不是认识水“流动”“透明”“浮力”的特征上。只见涛涛拿着小瓶得意地对文谦说:“看我的瓶装的比你的多!”晨晨高兴地对小恩说:“我装的比你快!”……看到这一情景,我意识到自己应由观察者转换为引导者的身份了。

于是我参与到孩子们活动中,边用小瓶子装水边用“神秘”“兴奋”的语气说道:“小瓶子不但能装水,还能变魔术呢?”孩子们的兴趣立刻被吸引过来了。看到孩子们的眼光集中到我的身上,我拿起两高矮不同的小瓶,把高瓶装满水,矮瓶不装水,然后把两个瓶子放在身后将高瓶中的水倒入矮瓶一部分,而后口中说着:“变变变”,把两个都装有水的小瓶出示在孩子们面前,这时就有个反应快的小朋友抢先说道:“老师你把高瓶里的水倒入矮瓶里了。”“噢,那你现在再看看,又怎么样了。”我开始顺势将话题引入到对水的特征的发现上,将矮瓶里的水倒回高瓶里。“水是怎么过去的?”我边演示边问。“流过去的。”孩子们用容器盛水又倒出、感受水的流动时,我偷偷将一枚五彩的玻璃球放入一个盛满水的小瓶中,“你们看我的小瓶中有什么?”我举起瓶子让小朋友观察。“我看到一个漂亮的小玻璃球。”“是玻璃球。”……孩子们瞪大眼睛凑到瓶子前面,认真地说道。“可是我们为什么能看得这么清楚?”“因为水是透明的。”水的又一个特征从孩子们的口中说了出来。“水面上有一只塑料小鸭子,这只塑料小鸭子为什么能在水面上?”我又引导道。“水有浮力。”“许多东西都浮在水面上。”……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出了水的第三个特征。

接下来的探索时间,孩子们的活动内容丰富起来了,有的用小瓶盛水倒在手上感受水的流动,有的将浮在水面的玩具向下压感受水的浮力……他们不断有新的发现,玻璃球在水中为什么会显得比原来大了?为什么有的东西浮在水面,有的沉在水底?……孩子们的活动越来越带有探索的性质,越来越接近科学的真谛。

三、对孩子有创意的探索活动,教师要给予理解和支持。

.




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审视他们在探索中的行为,也是促进孩子主动探索的一个方面。如:一次我与孩子一起探索并寻找比多比少的方法。活动开始,大家都在认真摆弄手里的材料(每种10个)。过了一会,忽听一个小朋友大声说道:“老师,用穿扣码高楼,不比多少。”声音没落,郝思衍面前码起的高楼“哗啦”一下全倒了。看到这,我刚要过去批评他,忽然一次科研活动争论的场面浮现在我的眼前。当时,我清楚地记得有一位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位小朋友一个错误行为的背后都可能隐藏一个闪光点。”由此,我想到作为教师不能武断地将幼儿出乎意料的行为视为错误行为,应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真正想法。思考到此,我把即将出口的话咽了回去,尽量使自己平静下来,走过去,蹲下身,边帮他捡边问:“你能告诉我为什么这样摆吗?”见我没有批评他,他也放松了很多,抬起头看着我说道:“我想摆两座高楼,比一比红的高?还是黄的高。”“那么知道谁比谁少吗?”“高的多,矮的少。”想得多好呀!完全是一种新的比法。听到这儿,我一边摸他的头,一边对他说道:“你想得真好,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一会儿想不想把这个好办法告诉大家?”见自己的想法得到肯定,他也显得很兴奋,说道:“我再码一遍,一会让小朋友看。”说着又投入到操作活动中。看到他的这种表现,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每一个言行都会对孩子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我庆幸自己在关键时做出正确的选择,否则可能将永远抹杀他尝试探索、主动学习的欲望。 我在实践探索中日益体会到,要想真正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促进其主动学习,教师就必须全身心融入幼儿活动,敏锐地捕捉教育契机,引导幼儿主动探索的方向,为幼儿的探索提供帮助,做幼儿探索活动的支持者、促进者。唯此才能让幼儿在真正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主动的发展。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aec90b427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3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