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安全战略

2022-05-16 19:21: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国家安全战略》,欢迎阅读!
国家安全,中国,战略

当代中国国家安全战略

【关键词】 国家安全战略;世界格局;中国崛起;全球化;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克服了重重困难,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伴随着经济、政治、军事科技等方面实力的增长,中国正迅速崛起,然而伴随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崛起,欧美等传统发达国家的国际地位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么下滑。怎么斡旋于各国的利益交叉点而游刃有余,怎么实现我国和平崛起的国家战略,怎么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与各种机遇与挑战中提升中国国力,需要制定和实施正确的国家安全战略,这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中国和平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

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实行经济、军事甚至意识形态的霸权主义下,随着1989年柏林墙倒塌和1991年苏联解体,世界共产主义阵营面临着严峻挑战与冲击,中国首当其冲,先后经历了93年“银河号事件”、96年“台海危机”、99年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和2001年的南海撞机事件等危机,中国国家安全面临着严重挑战。而时至今日,随着新兴国家的发展和老牌发达国家的日渐式微,世界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推动下,正酝酿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激变,这种激变甚至超过苏联解体标志的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变动。

然而在如此严峻的国际形势下,中国正是逆势崛起的新兴国家的代表。中国的崛起是表现在军事、经济、政治、科技、外交等方方面面的,比如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博会广邀天下宾客并成功举办,比如经济连续数十年保持高速增长并在2010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比如2011年利比亚战争前中国军舰海外撤侨,比如中国打击索马里海盗派出军舰为来往商船护航,比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嫦娥工程等的发展。

然而国家的崛起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期间必然面临着各种挑战与压力,比如霸权主义国家的遏制,比如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利益冲突、来自国家内部的矛盾甚至是军事冲突。如何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与各方面的挑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保障我国和平崛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取决于我国采取什么样的安全战略。

一个国家的崛起需要一个稳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对于大国,特别是中美俄这样的核大国,基本不太可能从外部击垮,正如那句俗语: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所以我国首先需要营造一个稳定和谐的国内社会环境。这是国家安全战略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内部环境搞好了,中国人民才能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推动社会发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营造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就是为社会主义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历程证明:离开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社会主义建设不可能成功。1949年建国不久后,中国照搬苏联,陷入了苏联已有的模式,导致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一系列重大失误,50年代后期,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出现“左倾”误区,出现了20年的曲折历程,引发了国内一系列社会问题例如,政治动荡不安,运动不断,严重冲击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生活秩序,经济发展停滞,科技水平长期得不到本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徘徊,国家战略能力始终得不到根本的飞跃。如今,国家走上了自己摸索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国家必须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与历史错误,防止再次出现阻挡我国社会主义进程与国家发展的情况。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国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生产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人民生活中质量也明显改善,然而,我们依旧面临很多新问题,不同阶层贫困差距日益增大,东西部、城市和农村发展不均衡,国民素质低下,以及亟待解决的医疗、教育、住房、法律、环境和养老问题等,都是我国国内社会不稳定的因素,解决这些问题已经刻不容缓了。只有建立了一个稳定和谐的国内环境,国家才有更多的精力致力于国际社会的事务处理。

长久以来,民族问题也是我国安全形势的一个严峻挑战,是影响我国长治久安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分裂分子屡屡联合境外势力对社会的稳定造成破坏,比如20083·14事件、20097·5事件以及2014年昆明火车站暴恐事件等等。只有妥善处理好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能有效防止国外敌对势力的干涉,才能在复杂的国际斗争中掌握主动, 立于不败之地。

相应地,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同样是不可或缺的。

国际上很多战略家认为,21实际将会是亚洲的世纪。中国是亚太地区最大的国家,中国的对外关系和开放政策的重点亦在亚太地区,亚太地区的任何风云变幻都与中国的发展与稳定息息相关,所以我国必须致力于维护亚太地区的稳定。然而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我国和周边部分国家的领土争议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亚太利益却是打破这种稳态的火药桶。在这种矛盾中谋求平衡,是维护亚太稳定环境的关键。

如今,亚太地区是我国的核心利益所在。太平洋方向和内陆腹地是我国战略的两大方向,东盟地区论坛和上海合作组织分别是这两个战略方向上最主要的多


边国际安全机制,同时也是中国参与国际安全机制过程中的工作重点。总的来看,中国对东盟地区论坛的参与是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未来应进一步加大参与力度,使其成为中国在亚太地区运筹大国关系、维护安全利益、增加地区影响力的主要多边平台。对于中国来说,上海合作组织是加强国际合作以打击“三股势力”、维护中国西部战略方向安全与稳定的重要平台。更重要的是,上合组织通过不断充实和完善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 谋求共同发展”为基本内容的“上海精神”,充分体现了新安全观的生命力,同时坚持“奉行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及对外开放的原则,愿与其他国家及有关国际和地区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对话、交流与合作”,推动形成了“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际关系。这种影响对于中国安全环境的改善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意义更加深远。未来,继续加大对上合组织的参与力度、推动其进一步向务实深入的方向发展符合中国的利益, 应成为中国经营周边安全、促进地区稳定的一个重要政策。

中国立足亚太,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挑战只多不少,处理好与世界其他主要国家的关系和国际重大事物也是我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内容。

中国作为新兴强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有着越来越多的话语权;然而长久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一直是国际事物的领导者,这个国际体系下中国又处于弱势地位。中国的逐步强大必然伴随传统强国的相对衰弱,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受到欧美等国家的遏制。处理如此复杂的国际关系,历史上有很好的经验。上个世纪建国以后,中国借助苏联的力量不断发展国防、科技、工业与经济等;中苏交恶后,中国又和美国建交,度过中美“十年蜜月”国民经济与军事力量又得到显著增强。当时的中国相对美苏两个世界超级大国实力弱小得多,却能有惊无险地斡旋在二者之间,如今,我国可以总结历史的经验,结合当前实际,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增强自身的话语权,反抗美欧对中国崛起的遏制。

在国际舞台上,我国不仅要争取话语权,充当游戏的参与者,还要努力成为规则的制定者,毕竟在别人建立的体制下,永远最多只能喝汤却不能获得最大的利益。比如经济领域,金砖国家之间的合作、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丝绸之路经济带等都是中国跳出现有世界经济格局的良好契机。中国需要抓紧各种机遇,不断加强参与到有关于自身利益的国际事务处理中去,乃至自己建立或营造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国际体系与制度。



【引用资料】

杨毅.《中国国家安全战略》.《领导文萃》.2010年第三期.15-31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b48e59d5ef7ba0d4b733b4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