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型创业者

2023-01-25 21:42: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管理型创业者》,欢迎阅读!
管理型,创业者

20年多层次、多体制、多文化的职业经验,让卫哲认清自己,他善于从1做到3,却绝不是把0变成1的天才。

跟卫哲聊天,你可能会觉得他“装”,一丝不苟的衣着,职业化的笑,力求无破绽的回答。在他的情感表达里,没有天马行空,没有含糊犹疑,像一块精密的瑞士钟表,以平静、稳定的节奏回应任何问题。

这就是所谓目标明确、极富秩序感的完美主义者吧。然而,对于一个力求完美、以擅长管理着称,35岁就着书《金领》的着名职业经理人来说,因为阿里巴巴的“价值观管理失控”被迫辞任阿里巴巴ceo是件难堪的事。在那之后,卫哲也失去了去任何一家企业做职业经理人的兴,选择做pe可谓情理之中。只是他做pe的方式承袭了一贯的做派,“管理牌”吸引项目。 有人说“卫哲只是找点事做”,也有人担心,一直身为职业经理人的卫哲,境界和视野未必能达到企业家的层次。或许吧,不过若以“管理”的心态做pe,倒也比简单粗暴的资本游戏更有意思。

卫哲也摸清了人们的顾虑,他不再强调自己以往的“职业经理人”身份,反而一再表示,进入阿里巴巴后,他就把自己当作创业者,把阿里巴巴看作自己的孩子。因此,此番做嘉御基金并没有所谓经理人到创业者的过渡,无论从心态还是能力上,一切都是顺理成章。 “如果人生重来一遍,我还是会选择这样的人生,每一步都不会改变。正如许多创业者一样,卫哲力图展现出强大的自信。 管理体悟“四进阶”

卫哲想成为pe中的“管理派”,源于他丰富的职业经历。从国企、外企到民企,卫哲一直从事管理工作,兼收并蓄不同企业的文化。他笑称,除了家族企业,别的类型企业他都做过了。 从一开始,他就有机会比别人更清晰地认识自己。上海万国证券的创始人管金生可谓卫哲职业的启蒙者。他的一句评价——“小卫不算聪明,但是悟性好”,奠定了卫哲对自己的基本认识。“悟性是会举一反三,适应能力很强。而聪明是能无中生有,能从0做出1.管总说我没有那个本事,但有本事从1做到3.”卫哲说。

当年身为管金生秘书的卫哲,最大的优点是错误从不犯第二遍。他学得快,进步也快,能让苛刻的管金生满意。而卫哲说,自己从管金生身上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便是看问题的大局观和把握大局的方法。

“我和管总都是学外语专业的,就比别人多开了一扇窗,能直接看外面的世界,中国和外国有些趋势是一样的。当年,管金生根据国外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相信中国国债市场一定会实现全国统一,并提前布局,这种前瞻性的眼光对卫哲影响很深。

万国证券给卫哲另一大深刻影响,无疑是其大赌大输的负面教训。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卫哲的下一个东家普华永道对待风险无比谨慎。普华永道告诉我,合规守法很重要,无论做什么事,晚上要能睡得着。

紧接着的百安居,是卫哲职业生涯真正意义上的黄金期。卫哲说,他很清楚前些年工作经历的利与弊。其中两个最大的不足,一是自己说的多,做的少;二是缺乏大团队管理经验,毕竟投行和咨询行业都是由一个个小团队构成的。因而,他选择了对执行力要求高,管理对象庞杂的零售行业。

面对全新的挑战,卫哲再度表现出了“从13”的快速学习能力。从财务总监到中国区总,卫哲借着百安居中国的势起而一举成名。除了大团队的管理能力得以锻炼外,百安居带给卫哲的最大财富还有对消费者细致入微的关注。如果说在万国,我们是学习用望远镜看国外,那百安居就教会我如何用显微镜看消费者和产品。

同时,百安居时代的卫哲更多表露出自己独立的想法和决策力,他不甘心只当全球战略在中国的执行人,努力争取中国区最大限度的“自治”“为了说服英国老板,我带他去北京、上海、广州看不同地区家庭的装修。北京人大多喜欢复合地板,因为要考虑采暖,上海人喜欢实木地


,广州人家里则喜欢铺地砖。我让他知道,一个地面材料,在中国就有这么大区别,得允许我有不同的产品组合。

不过,外企强调流程的特点,难免造成外企职业经理人对于流程的过于依赖,面对新状况常常不知道如何正确地突破。这一点,200611月卫哲到了下一站阿里巴巴时,就有了深刻体会。

“我在阿里巴巴无法自上而下地管理,只有学习如何发展自下而上的管理,如何形成一套适合阿里巴巴文化的管理模式。”卫哲说。百安居的管理非常军事,卫哲调侃说至今百安居的老部下见到他,仍像见到首长一样恭敬。而阿里巴巴却是另一个江湖,互联网文化,融合了80后的自我主张。自上而下的管理不仅在阿里巴巴行不通,更会扼杀创新。阿里巴巴靠的是自我约束管理。 时年37岁、一直深受外企文化浸淫的卫哲,对管理的理解再次被重构。他必须适应各种新模,例如员工晋升可以自主立项。他越来越感觉到,这种开放、自由的管理精神可能更加适应未来的企业。但开放自由的背后必须有强大的价值观做支撑,否则很容易乱套。卫哲在阿里巴巴面临的挑战,不仅是全新的互联网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员工遵从马云强调的价值观。 不幸的是,卫哲职业经理人生涯的败笔恰恰出在了价值观的问题上,这让他始料未及,也充满遗憾。也因此,在现在的pe运作上,他格外重视这一点。 对于辞任阿里巴巴ceo一事,卫哲眼下表现得很开通。我为我热爱的企业去承担责任是自愿,最让我高兴的是,我离开后,阿里巴巴的自我净化能力在不断提高,可能是我的离开把很多人震醒了。

且不论卫哲的表态是否出于真心,之后马云率先投资嘉御基金,多少说明二人仍然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而卫哲在事发时的不表态和如今积极乐观的说辞,也显示了他不为情绪所控制的职业化素养。

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卫哲这样总结:“我的成长顺序比较奇怪,先学骨骼,就是战略架构;后是肌肉,即百安居那样的执行力;接下来是大脑,即企业愿景;最后是灵魂,是价值观。过去20,我把这四样东西都补上了,而它们正是我现在做pe最关注的。 管理型pe

经过前20年的积淀,2011年卫哲开始了新事业,与联合投资人朱大铭共同成立嘉御基金。慎做派的卫哲,团队成员皆为熟人,以降低创业风险。第一批被投企业,例如好耶、金夫人、pps,也是不熟不投。

他在选择被投企业时有两点明确要求:一是被投企业的管理层必须拿钱投资持股,成为企业的主人。“他不投自己的企业,我绝对不投。”二是被投企业的企业家必须有正确的价值观,能说一套做一套,决不能在职业操守、道德品行上有明显缺陷。

这两点,正是卫哲从业20年最深刻的总结。他在阿里巴巴的“主人感”最主要来源于自己拥有阿里巴巴的少量股份。在他看来,企业犹如孩子,你是父母还是老师,责任感和教育方式绝然不同,而父母和老师之间也容易产生矛盾。

对于中国企业的很多问题,卫哲认为根源都在价值观。“在中国,很多基金会原谅这样的企业,明知道他有道德瑕疵,会欺骗、偷油,但车开得真快真好,就投了。后来发现偷这么多油,车也没以前开得好,就开始吵。如果基金老板们说以前不知道,那是尽职调查没做好,如果知道,就别出事了抱怨。

其实,论资金实力,嘉御基金在pe界并不出众,但它有独特的投资模式——先给被投企业提供管理咨询,再谈投资。之所以如此,卫哲是观察了西方pe的发展趋势。从不谈管理到注重投后管理,如今西方已经出现投前介入管理的pe,卫哲用望远镜看到了这一点,犹如他在万国证券所学到的。

“我们会先帮它们号脉,分析它们既往的成功原因是什么,有哪些缺陷。”例如在投资金夫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b68abc4e3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0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