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

2022-10-01 07:09: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 》,欢迎阅读!
自然

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

作者: 谭敦民

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3年第3



⊙ 谭敦民

历代统治者多选择风景名胜、海滨湖畔修行宫别墅,作为避暑和“修身养性”的场所,说明人类早就认识到地理、气候疗养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我国在古代就有利用“自然力量”防治疾病、强身健体的文献记载。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提出“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说明呼吸新鲜空气可使人神志清明, 身体健康, 抵抗力增强,虽有病邪而不易侵入。唐代孙思邈有“山林深处,固是佳境,拔山临水,气候高爽”之言,明代龚廷贤有“山林逸兴,可以延年”之说,这都说明山区气候凉爽,空气新鲜,阳光充足,这些自然气候条件可使人心旷神怡,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强身体抗病能力,对健康十分有益。宋代欧阳修更是一言以蔽之“ 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

山地的气候特点是太阳辐射不强,通常是达到地面辐射强度的30%,夏季温度不高,气候凉爽,大气压和空气中的阴离子丰富,空气清洁几无杂质。健康人或患者如能跋山涉水,可增加肺活量,促进血液循环,很适宜于心血管疾患、精神病、高血压、哮喘、糖尿病、贫血、肺结核等病的患者疗养。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巴马瑶族自治县,拔海200~1216米,年平均气温为20.5℃,年均降雨量为1505.0毫米,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四季常绿,空气新鲜,水质洁净,在全县28万人口中,9 0岁以上的老人有2 5 0多人,其中超过百岁的35人、老人们精神愉快,还能参加适当的劳动。据调查,多年来,这些长寿老人中没有人因得高血压和心脏病而死亡的,素有“长寿之乡”的美称。

海滨的特点也与山林地区类似,浪花的撞击使空气中的负氧离子不断增加,所以人们感觉空气新鲜、呼吸顺畅。山林海滨都属于空气中负氧离子富集区域,都适宜于疗养身心。在此基础上,人们提出了空气疗法、日光疗法等。

空气疗法 即充分利用自然界的新鲜空气,以促进身心健康和疾病康复的方法。自然界的清气, 是人体生命活动赖以维持的基本物质之一,人通过肺的呼吸运动进行排浊吸清,浊气出,则五脏调和;清气入,则五脏得养。如《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说:“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明代龚廷贤说,“呼出脏腑之毒,吸来天地之精”,“以呼字而自泻去脏腑之毒气,以吸字而自采天地之精气以补之”。因而“呼吸精气”不仅是养生延年的重要方法,而且对某些慢性虚弱性疾病也有一定的康复作用。另一方面,人体的卫气布于体表,起保护作用,人体充分裸露于自然界中,卫气与自然界清气可通过“ 气门”(汗孔)进行充分交换,因而加强了卫气的防御功能。

日光疗法 即利用太阳光照人体以促进身心疾病康复的方法,古代的“晒疗”,现代称“日光浴”。我国人民自古就很重视日光的强身作用。在公元前三、四世纪成书的《墨经》,就有关于光学的论述,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光学理论。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中,较具体地描述了用晒太阳防治佝偻病的方法。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低是国外第一个提出日光疗法的人。《淮南子· 天文》云:“火气之精为日。”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 火部》说:“太阳,真火也。”“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自生”。人与天地相应,天之阳气可充实人体阳气,故《黄帝内经》强调养生防病应“无厌于日”,“必待日光”,即人体应充分接受阳光沐


浴,人体背部属阳,行于背部的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主持一身之阳气,故古人认为以日照充实人体的阳气,当以“朝阳”“晒背” 为好。如《列子》指出“负日之暄”,晋代稽康《养生论》主张“晒以朝阳”;清代曹庭栋《老老恒言》则说:“ 背日而坐…… 脊梁得有温暖,能使变体和畅。日为太阳之精,其光壮人阳气”。

可见,虽以日光照背,其实有全身效应。阳光可使人体阳气得壮, 气血和畅, 阴寒得除。许多阳虚体弱、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患者,常在春夏阳气升发旺盛时病情好转,也充分证明了阳光的这一康复作用。

上述各种气候疗法已被人类医疗实践证实, 是切实可行、疗效可靠的医疗保健手段,其理论和方法至今被后人延用,对人类的健康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追述上述史料,足见古人选择、开发利用自然疗养的远见卓识,在治疗方法上重视天然气候疗养防病强身的独特作用,与现代疗养气象学以研究气候疗养为对象达到强身疗疾之目的相一致,其指导思想、基本理论和气候疗法一直延用至今。因此,疗养气象学自身的基本理论体系,在人类的医疗实践的漫长岁月中已形成。

现代人多认为气温偏低会影响人体健康,自从《学术交流》杂志发表崔家善研究员的论文《“寒地黑土”是世界上最宜人的养生度假旅居地》以后,从一个崭新的高度论述了“寒地黑土”的地域特点、对人类生存的益处,低温会影响人体健康的旧观念被否定。

现代科学对于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的一系列研究表明,低温使新陈代谢过程变得十分缓慢,生命反而因此延长;而高温的情况正好相反。这可以从非洲的马赛人与北极的爱斯基摩人的对照中得到印证,爱斯基摩人生活在世界最寒冷的地区,长年奔波在冰川雪地,年过50岁还具有青春期的面容和活力。而生活在非洲赤道附近的马赛族人,虽然其生活方式(游牧生活)及饮食结构与爱斯基摩人很相似,但是他们的平均寿命却很短,很多人年过50就死了。

因此,气温较低,其环境并不一定不适宜人类生存,相反低温使人体新陈代谢也变得缓慢起来, 反而长寿。另外,中医认为先天的真气非常重要,大量出汗会损耗机体的先天真气,较低的温度相对能够减少排汗量,固藏体内的真气。我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的具体数字也证实了以上的结论,黑龙江省65岁以上老人占全省总人口的923%,至少高于全国平均值1个多百分点。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ba3e16ed8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1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