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桂林·城窄山将压翻译赏析

2022-04-20 18:16: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桂林·城窄山将压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桂林,古诗,赏析,翻译

古诗桂林·城窄山将压翻译赏析

《桂林·城窄山将压》作者为唐朝诗人李商隐。其古诗全文如下: 城窄山将压,江宽地共浮。 东南通绝域,西北有高楼。 神护青枫岸,龙移白石湫。 殊乡竟何祷,箫鼓不曾休。 【前言】 《桂林》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39卷第38首。这首诗形象地表现了桂林山水那令人神驰的动态美,也表达了作者的心镜。 【注释】 ①《旧唐书·地理志》“江源多桂,不生杂木,故秦时立为桂林郡。武德四年,置桂州总管府。后置桂管经略观察使,治桂州。诗作于大中元年六月初九抵桂州后不久。 ②江:指桂江、荔江。《通典》:“桂州有离水,一名桂江;又有荔水,亦曰荔江。 ③绝域:极远之地。 ④高楼:指雪观楼,见《桂海虞衡志》。此句用《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成句。 ⑤《南方草木状》“五岭之间多枫木,岁久则生瘤瘿,一夕遇暴雷骤雨,其树赘暗长三五尺,谓之枫人,越巫取之作术,有通神之验。 ⑥白石湫:在桂林城北七十里,俗名白石潭。曹学佺《名胜志》谓,相传灵川县南二里有蛟精塘,昔藏妖蜃。南齐永明中始安内史裴昭明梦神女七人,自言为荆楚以南司祸福之神,此方为妖蜃所害,今当禁之于白石湫。先地湫水险恶,舟触必败,乃为建祠秩祀,水遂平。 【鉴赏】 “城窄山将压,江宽地共浮。东南通绝域,西北有高楼。前两句用一个“压”字和一个“浮”字,相互映衬,形象地表现了桂林山水那令人神驰的动态美,也表达了作者的心镜。当时诗人受朝中

1


“牛(僧孺)(德裕)党争”的牵累,被排斥出朝,随好友桂管观察使郑亚来到桂州,任掌书记闲职,心头自有一番滋味。北宋诗人黄庭坚流放宜州,路过桂林,也为秀丽的桂林山水所吸引、所陶醉,忘却了自己的不幸,写出了《到桂州》“桂岭环城如雁荡,平地苍玉忽蹶峨。李成不在郭熙死,奈此百嶂干峰何!”诗中所提到的李成、郭熙皆为著名画家。 桂林的山多岩洞,山、水、洞三者紧紧相连,山连水,水穿洞,洞连洞。历代许多诗文生动地描绘了这些景观的特色。如宋代陈藻《咏桂林》诗日:“桂林多洞府,疑是馆群仙。四野皆平地,千峰直上天。”诗给桂林的岩洞笼罩上一种神秘的气氛。不过人们倘若听过流传于桂林山水岩洞间的那些神奇的传说,就会对诗人之“疑”有所理解。 桂林至阳朔的百里漓江,碧水萦回,奇峰夹岸,不仅有“山青、水秀、洞奇、石巧”四绝,还有“深潭、险滩、流泉、飞瀑”四观。这些在文人诗作中也都有表现。如唐代许浑《送杜秀才》诗日:“桂州南去谁与同,处处山连水自通。两岸晓霞千里草,半帆斜日一江风。瘴雨欲来枫树黑,火云初起荔枝红。……”朝霞辉映,绿草千里,斜阳光照,船帆半挂……整首诗如一幅艳丽的水彩画。明代俞安期《漓江舟行》,写出了躺卧小舟漂流漓江的奇妙境界:“桂楫轻舟下粤关,谁言岭外客行艰?高眠翻爱漓江路,枕底涛声枕上山。枕下流水潺潺,枕旁峰峦渐去,令人神往,令人眷念。清代张联桂《望桂林阳朔沿江诸山放歌》,则描绘了漓江雨后的动人景象,诗中日:“须臾雨过云亦散,依旧万朵青芙蓉。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bdf091303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6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