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的艺术赏析

2023-04-07 12:07: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的艺术赏析》,欢迎阅读!
贝多芬,奏鸣曲,赏析,月光,艺术

关于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的艺术赏析

作者:李智 孙晓霞

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8年第7



要: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是人们较为熟知的作品之一,又被称为《升C 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代表,这首奏鸣曲正是在社会现实的基础上产生的。本文主要从贝多芬与《月光奏鸣曲》的研究背景出发,深入分析贝多芬的人物形象和《月光奏鸣曲》的创作背景,在此基础上总结《月光奏鸣曲》的艺术特征,最后深化对其的艺术赏析。

关键词:贝多芬 《月光奏鸣曲》 艺术赏析

一、有关《月光奏鸣曲》的创作背景介绍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是著名的音乐家,擅长作曲与指挥,同时也弹奏钢琴,并进行演奏。他在一生中创作出了大量的具有鲜活形象的音乐作品,这些音乐作品直到今天都有很大的影响力。他与海顿和莫扎特一起被尊称为“维也纳三杰”。贝多芬一生的命运较为坎坷,但是他在童年时期就显露出了很强的音乐天赋。贝多芬年少时向其父亲学习音乐,后来又跟随海顿进行音乐作曲方面的学习,在不断学习中,贝多芬的音乐才华开始得到广泛关注。其所创作的音乐作品多与社会发展的现实背景相关,由于受社会专制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其作品主要表达的是对革命精神的向往。1801 年,音乐家贝多芬创作出了最为著名的音乐作品——《月光奏鸣曲》。有关这首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最为人熟知的故事就是,在银色的月光下,贝多芬不经意间听到从简陋茅草屋中传出来的钢琴声,走进之后才发现,是他的一名乐迷(一名盲女)在演奏他的音乐作品。这使贝多芬深受感动,于是创作出了这首现今仍为人熟知的《月光奏鸣曲》。但是这首曲子的名字不是贝多芬取的,他只是在曲子的末端标注了整体曲风——幻想曲。贝多芬去世多年后,著名诗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深受贝多芬这首曲子的影响,灵感得以显现,在银色月光下为这首作品取了这个名字。有关《月光奏鸣曲》的创作背景还有另外一种更为贴合现实的说法,即贝多芬在创作这首《月光奏鸣曲》时,正值而立之年,长期以来,耳聋的影响使他开始陷入茫然与绝望,然而德国伯爵的女儿朱丽叶·圭恰尔迪的出现打破了贝多芬的绝望状态,使他重燃对生活的信心。但是贝多芬的这段恋情并没有持续很长的时间,不久之后,朱丽叶·圭恰尔迪移情别恋,最终嫁给他人。这对贝多芬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他开始筹划写下遗书来了结自己的生命,但是由于对音乐的热爱,贝多芬没有放弃自己,最终在失恋痛苦的侵袭下写下了这首著名的音乐作品。

二、《月光奏鸣曲》的艺术特征

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听后有着令人感动的能量,这是因为其有着振奋人心的主旋律,时而让人感觉到有熊熊的烈火在燃烧,时而又会使人感觉到濒临痛苦的边缘,整体曲调蕴含着较为真挚的情感,能够打动听众的内心,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月光奏鸣曲》可以说是幻想曲式奏鸣曲,在演奏中体现出了对自由的向往。这首音乐作品突破了一般奏鸣曲所具有的快——慢——快的节奏特征,并对各种音乐素材加以灵活应用。从这点来看,它不仅进一步改变了奏鸣曲中第一乐章所占有的长期性统治地位,同时用柔化的曲调代替了传统的快板曲调。《月光奏鸣曲》所表现出的艺术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 曲式结构为情感与内容服务


贝多芬对奏鸣曲进行了创新与完善,整体的曲式结构更加为情感与内容服务,而不再受古典奏鸣曲所强调的规律束缚。其中,贝多芬多次在乐章的主要次序上进行了创新性的突破,改变了原有的乐章次序与模式,转变了乐章的整体结构性规则,使整体音乐形式具有新意。

2. 作品内容更加具有时代特征

贝多芬的奏鸣曲更加具有时代特征,这与他当时所处的时代相关。当时欧洲社会封建主义逐渐没落,不断涌现出资本主义发展的思潮,加上贝多芬本人的命运非常坎坷,这首音乐作品就应运而生。作品体现的是,贝多芬并没有放弃对博爱社会的追求,而是更加向往平等的生活。贝多芬将其对时代精神的向往与追求融入音乐作品,并加以升华与进一步提炼,最终形成了广为人知的音乐作品。可见,《月光奏鸣曲》更加具有发展的时代特征。 3. 创作风格突出戏剧性表现

在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中,整体的音乐创作风格具有十分强烈的戏剧冲突,较为独特。这是因为戏剧冲突可以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使音乐作品的演奏在听众心里产生一种波澜壮阔的感觉,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是音乐作品更加突强或者突弱,通过这种方式的演绎,合理运用音乐作品所要表达出的强弱来引发戏剧性的冲突,这是贝多芬在音乐作品中的常用手法;二是突破传统转调方式的限制,这种方式可以使音乐作品得以全新展现,贝多芬在《月光奏鸣曲》中运用减七、和弦等转化方式实现突然间的转调,强化钢琴奏鸣曲所要表达的戏剧性因素。

三、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的艺术赏析

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分为三个乐章,其中,第一乐章主要用慢板来代替快板节奏,第二乐章主要呈现出的是小快板,第三乐章重点运用的是令人激动的快板。可见,全曲的速度由慢到快,情感表达也呈递进式加强。奏鸣曲演奏中,贝多芬主要运用低八度进行与连贯三连音等具体创作手法强化曲调独特性的发展,重点协调曲式、调性与和声间的关系,使整体乐章做到有效衔接,达到最终的和谐统一。具体表现中既有从远方传来的像是低声的倾诉,又有来自身边的较为温柔的喃喃细语,更有来自于浩渺宇宙的呐喊。

1. 第一乐章

乐曲的第一章在全曲中是充满哀痛与柔情的,主要采用的曲式有单三部曲式与慢板、升C 小调等,表现出悲痛与深思的结构特点。多数人认为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是因为深受失恋的影响而创作出的表达爱的挽歌,因此在音乐中加强了相关情感的变化。曲子一开始所使用的是均匀与柔弱的三连音,紧接着变成三和弦,利用均匀的美妙乐曲可以起到舒缓听众心情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乐曲的节拍与速度的安排也在为背后所要表达出的内容奠定了较为悲伤的基调。随着音乐的缓缓进入,第一乐章开始,紧接着迎来了潜藏在曲子背后的背景旋律表达,好像是在用沉思的口吻向人们倾诉着悲伤与难过的情感,这点在节奏、和声与音区的转换变化中具有十分鲜明的体现,强化作者不安情绪的表达。第一乐章的音乐主题就好像是缓缓升起的明月,但是在第15 小节之后音乐氛围开始转变,进入所要表达的第二主题。在随后的第23 节,来到了曲子的末端,具有三连音的第一乐章开始进入高音区,强化作者的内部躁动与不安的情感表达。进入第24 小节之后,音乐开始再次舒缓起来,进入演奏的安静阶段,乐曲也正式迈入所要表达的第三主题。随后的第60 小节,音乐像是一轮淡淡的月亮,在天空中逐渐消失。第一乐章主要表达的是作者的沉思,强调情感的倾诉,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哀思情绪。在这一乐章中,贝多芬并没有进行大小调之间的区分,而是利用曲式,进行调子间的自由转化,这也展现出贝多芬所拥有的高超音乐创作与表演技巧。

2. 第二乐章


第二乐章所体现出的音乐作品主要运用抒情和典雅等艺术,这充分体现出了第二乐章是构建第一乐章与第三乐章创作演奏的重要桥梁,是一个既充满强烈情绪,又强化舒缓情绪表达的过渡乐章。第二乐章中主要运用的曲式有复三部曲式和降D 大调等。第二乐章的第一部分主要由两个单二部曲式变奏逐渐发展起来,以降D 大调为主。其中,左手的主要低音区与右手的重点切音节奏进行相互发展间的反复交替,制造出乐章发展的神秘感,使整体的第二乐章更加自然,起到镶嵌两个章节的润滑作用。

3. 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是贝多芬《月光奏鸣曲》中的高潮乐章,重点运用了急板、升C 小调等,在乐章的创作中强调急速流动的保持,充分展现出贝多芬奏鸣曲所要表达的抗争性特色,强化矛盾冲突的表达,形成鲜明的情感对立。这一乐章主要表现的是犹如火焰般的感情,强化贝多芬自身所具有的坚强的性格与顽强的毅力。一方面,这一乐章充分体现出贝多芬本人所具有的独特的音乐创作能力与技巧,使整体乐章的表达效果呈现出令人震撼的画面;另一方面,这一乐章是《月光奏鸣曲》的情感与音乐表达的爆发环节,可以使听众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可见,第三乐章是《月光奏鸣曲》中的升华乐章,强化贝多芬对爱情或是对生命的情感表达与认知,充分体现出贝多芬对音乐的热爱。

四、结语

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被人们所广泛熟知,但是其创作背景与艺术特征却很少为人所知。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现象,通过对贝多芬与《月光奏鸣曲》的社会背景进行研究,不断深入分析贝多芬的人物形象、《月光奏鸣曲》的创作背景、《月光奏鸣曲》的艺术特征,最后强化对《月光奏鸣曲》的艺术欣赏。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be4a48054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a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