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政治学复习

2022-05-07 20:23: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比较政治学复习》,欢迎阅读!
政治学,复习,比较

比较政治学复习

第五章

1、国家理论:是指对于国家及其相关问题的学术思考所形成的理论成果,主要涉及国家政治统治形式、实质、特征、作用和历史发展等多方面的内容。P94

2、体系理论:是一个相当宽泛的范畴,主要是指那些试图以含义宽泛的“政治体系”作为政治学核心概念,并以此展开政治分析的学术努力及其由此所得到的学术成果。P100 3、伊斯顿的政治体系理论:系统理论的经典定义指出,系统即是处在互动中的一系列要素,或者说是由相互依赖且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因此,任何系统均有三大要件:一定的构成成分,而大系统则包括有子系统;各构成成分在时空连续区上的相对稳定的某种秩序以及与外界的特定沟通;贯穿于特定秩序之中的各构成成分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方式与规则且经由这一机制而实现的输入-输出转换。P103

4、阿尔蒙德等人的结构-功能主义框架:是指将社会看作是一个系统,试图 通过探讨其结构和功能揭示其运行规律的研究方法。P105

第六章 比较政治文化研究

1、政治文化:是指政治体系的心理维面,“它包括一国居民中当时所盛行的态度、信仰、价值观和技能”。政治文化即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形成的一整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情感,是政治关系在人们精神领域内的投射形式。他是一个民族在其特殊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的,并对该社会人们的政治行为模式、对政治系统的要求以及对法律的反映发挥着重要作用。

2、公民文化:p126

3、对中国政治文化的研究p137

4、政治社会化:用来指称人们学习政治价值和政治立场的过程。

第七章 现代化的比较研究:发展与欠发展的若干理论

1、政治发展:是指特定的政治体系所在的大众文化随着教育和大众传播工具的普及化而出现的世俗化和科学化取向,政治体系本身的结构高度分化而出现了更加专门化和自主化的政治角色和相应的次级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新的互动关系,“一个结构上分化、文化上世俗化的政治体系将日益增强其影响国内外环境的能力”即具有更加广泛而有效率的政策行为能力。P158

2、如何理解“现代性产生稳定,而现代化却会引起不稳定”?P161

首先,社会动员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差距,使现代化对政治稳定产生一定的冲击。其中,社会动员的不稳定作用甚于经济发展。城市化、识字率、教育和大众传媒的发展,使传统人由于新的生活方式和享受标准的影响和满足其需要的新的可能性的诱惑,而被动员起来。这种经验摧毁了传统文化在认识上和观念上设置的屏障,提高了人们期望和需求的水平。但是,一般来说,期望本身的增长比转型社会满足期望的能力的增长要快得多。因此,在期望与现实可能之间,在需求的形成与需求的满足之间,就出现了一个差距。这种差距引起了社会颓丧和不满,而差距的程度实际上便是测定政治不稳定程度的一个恰当标准。

其次,在流动机会不多的情况下,社会颓丧所产生的政治参与的急剧增长会引发政治不稳定。社会颓丧促使人们向政府提出种种要求,这导致政治参与的扩大以满足这些要求。如果一个传统社会“开放”得足以提供社会和经济流动的机会,那么这种社会颓丧就可被消除。在一定程度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农村相对稳定,这恰恰得益于城市化为之提供了横向流动机会。相反,城市的稳定要差些,因为城市中很少有纵向流动机会。但总的来说,这些国家流动


机会较少。而且,下海经商这一流动渠道也往往为活跃分子所不齿。在此条件下,“政治参与便成了社会活跃分子进取的道路”,并对政府造成压力。

第三,由于国家政治制度化程度很低,对政府提出的要求很难或不可能通过合法渠道来 表达,也很难在政治制度内部得到缓解和聚合,因而,人们参政意识的超前与政治制度化的 滞后就造成政治不稳定。

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在当今中国,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 所有问题的关键。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 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只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 定的辩证关系,就一定能够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 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就一定能够摆脱亨廷顿式的“自我实现的预言”。

3、依附理论:想对于发展理论来讲,还有主要来自第三世界的学者提出的欠发展理论。依附论从“中心”和“边缘”两个概念入手,对国际关系中南北国家间的差距和不平等、第三世界国家贫困的原因及其出路进行分析和探索。P169

第八章 社会-政治结构理论

1、精英主义:是从现实主义出发来理解和阐释政治与社会的结构及其发展的一种理论。精英主义认为一些特定阶级的成员,或是特定人群,由于其在心智、社会地位或是财政资源上的优势,应当被视为精英:这些精英的观点应当被更加重视;这些精英的观点及行为更可能对社会有建设性作用;或这些精英超群的能力或智慧令他们尤其适合于治理。P178

2、多元主义:“多元”主要包括两种意思:一是指各种各样的组织或利益集团的并存并立,相互竞争;二是缘由权力资源高度分散而呈现的一种多中心或无中心格局,即意指社会中存在着权力的多元中心,其中任何中心都不能完全占有主导地位。P184

第十章 比较政治学新进展 1、民主概念的经验内涵:

2、民主政治:作为一个政治体系必须能够完全或几乎完全反映、体现其所有人民的偏好。P239

3、政治民主化:一个政治体系中的政府体制由缺乏民主条件向着具有较多民主条件的逼近或发展的过程,也即一个政治体系由权威主义统治向民主政治的转型,因而实质上是一种政治体制形态的变化。P240 论述

一、结合实际论述政治民主化的特点

中国的民主化虽然已经经历了近百年历程,但距离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还需很长一段 路要走。这个过程注定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中国民主化进程的具有长期性。一个拥有数千年专制传统的国度要过渡到民主阶 段,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到位的。论及近代中国的民主化进程,若与近代欧洲相比可以看出, 国已经跨入快车道。以民主思想进程为例,欧洲从15世纪到18世纪共计经历了四个阶段: 文主义者对人的价值、尊严和个性解放的宣传;加尔文的民主、共和主张,鲍埃西等人的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格老秀斯、洛克等人的社会契约思想、分权说的产生,英国立宪政体的产生; 孟德斯鸠、卢梭等人民主思想的激荡,法国民主政权的建立。上述内容在欧洲的传播及实现 经历了300,而在近代中国刚刚走过百年。历史表明,一定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与一定的民主意识、民主建设是相关的,同时也是发展民主政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由于生产力比较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进行民主建设


所要考虑的“国情”。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间的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从发展的条件看,经济文化、民主意识等均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这是我国发展民主政治所要考虑的“区情”。我国特殊的“国情”和“区情”决定了我国的民主化进程的长期性特点。

二、中国民主化进程必须加强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三、中国的民主化进程民主改革必须慎重稳妥。近代中国民主化运动以立宪为标识,无论 是君主立宪,抑或是民主共和,任何一种资产阶级政治制度要想在中国近代社会安家落户,需要相应的制度条件以为保障,如若没有相宜的条件前提,一切将无从谈起,即使勉强为之,结果也必将是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一个国家的民主化也需要诸如经济发展、城市化、中产阶级力量的壮大、知识与教育的普及与提升、公民价值观和态度的发展等普遍的因素。然,在现在的中国,这一切都还不完全具备。因此只有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各种有利条件的不断增加,中国民主化才能不断向前推进。 四、民主化的深入,必须与法制建设相伴而行。社会主义法制是对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化,要把民主的原则和权利用完备的国家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把民主的内 容、形式、程序等纳入法制的轨道,变成稳定的政治制度。只有这样,民主才不仅仅是手段 更是目的

二、结合实际论述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的关系 三、中国民主化的进程 四、中国的政治文化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be5570750e2524de4187ed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