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翻译赏析

2022-07-24 12:19: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灵台,古诗,赏析,翻译

古诗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翻译赏析

《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作者为鲁迅。其古诗全文如下: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前言】

《自题小像》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第一句作者倾吐自己内心蓄积的爱国感情,第二句叙述自己爱憎的原因,第三句总括前两句内容,并作了转折,流露出感到“同胞未醒”的苦闷忧虑,尾句是为国献身的誓言,表达了作者同帝国主义列强斗争的决心和为国捐躯的精神。全诗诚挚恳切,雄健激昂,结构严谨。 【注释】

自题小像:这首诗原无题目,诗题为作者好友许寿裳在其发表的《怀旧》一文中所加

灵台:指心,古人认为心有灵台,能容纳各种智慧,语出《庄子·桑楚》“不可内(纳)于灵台”。郭象注:“灵台,心也。 神矢:爱神之箭。

风雨如磐:风雨,在这里指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统治。磐,扁而厚的大石。风雨如磐,比喻国家和民族灾难的深重。 故园:故国、祖国。

寄意寒星:语出宋玉《九辩》“愿寄言夫流星兮”。宋玉以流星比贤人。这里的寒星从“流星”转化而来。寄意寒星,是说作者当时

1


远在国外,想把自己一片爱国赤诚寄托天上的寒星,让它代为转达于祖国人民。

荃不察:语出屈原《离骚》“荃不察余之衷情兮”荃,香草名,古时比喻国君,这里借喻祖国人民。不察,不理解。 荐:奉献。

轩辕:即黄帝,是古代传说中的氏族帮落酋长。《史记》记载:中国历史,是从黄帝开始的。黄帝复姓轩辕,所以轩辕黄帝被称为汉族始祖,由此引审为“中华民族”或“中国” 【翻译】

我怎么做也不能从心中割舍游子对祖国故土的眷恋,祖国故乡在风雨飘摇的浓重黑暗之中。把希望寄托于民众,但民众还没有觉醒,他们对我的希望还不能理解,我把我的鲜血敬献给祖国,誓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牺牲。 【鉴赏】

《自题小像》诗本无题,系鲁迅于1903年在日本东京弘文书院求学时,剪辫题照,赠给他的挚友许寿裳的。据许寿裳1936129作《怀旧》一文说:1903年他23,在东京有一首《自题小像》赠我的……” 这首诗即是许寿裳发表《怀旧》一文时首次披露于世的,题目也是许寿裳Org/b/3168添加的,后收于鲁迅《集外集拾遗》一书中。 鲁迅于1931年重写时题:“二十一岁时作,五十一岁时写之,时辛未二月十六日也。《自题小像》是一首七言绝句。诗是鲁迅21岁写的,51岁重写。在30年中很少写诗,从这以后才开“诗戒”



2


何等坚贞、猛烈的爱啊!这是《呐喊》和《彷徨》的先声,也是鲁迅毕生奋斗的标灯和旗帜。30年过去,鲁迅无愧无悔。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bfe8b6a74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2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