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拱——卢浦大桥

2022-09-19 02:14: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世界第一拱——卢浦大桥》,欢迎阅读!
大桥,世界

世界第一拱——卢浦大桥

(一)简介

2003628日,被誉为“世界第一钢拱桥”的上海卢浦大桥竣工通车,

志着这一跨世纪的建筑已从投资建设进入实用阶段。

连接上海市卢湾区和浦东新区的卢浦大桥在200010月开工建设,全长3900

米,主跨550米,边跨100米,拱高110米,桥面宽度29.8米,是一座采用全钢结构、全焊接施工工艺的中承式提篮式拱桥。主桥有六车道,引桥则分别是六车道、四车道航。道净高46米,通航净宽340米,是继松浦大桥、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奉浦大桥、徐浦大桥后黄浦江上的第六座大桥。建成时该桥超越美国1977年建于西弗吉尼亚州跨径518米得NewRiverGorge大桥,成为钢拱桥中世界第一桥。卢浦大桥建成后使南北高架延伸至浦东,并将内外环线连接,大大缓解了跨越黄浦江的交通压力。 (二)设计考量

卢浦大桥未建时,所在位置两岸都是工业建筑群,且处于市中心,间这样一

座庞然大物似乎会破坏整个环境的平衡,显得格格不入。但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建成这样一座跨江大桥又刻不容缓。在建造时,设计师们必须设法让这座大桥融入周边环境,充分体现水、桥、人三者的和谐关系,同时也要兼具时代特征,成为上海市的有一个新地标。也就是说,大桥的设计原则就是充分按照地形、地貌及四周环境考虑空间布局和结构型式,顺其自然,用既简洁朴素又简练高雅的格调来显示与环境的协调和统一。其组成部分要有所不同,空间结构须新颖有层次感,让人感到变化丰富。另外,该桥位于黄浦江之上,必然要求又独特巧妙的构型来衬托这条上海母亲河的自然美。

卢浦大桥的实际设计最终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

大桥采用对比手法,以不同的部分相互之间的衬托来体现变化和突出。在卢

浦大桥的建筑造型设计中,设定了黄埔江江面上刚劲挺拔的塔身转向柔和活泼的弧形拱身时,产生的对比让人有了一种新奇之感,使整个构图更富趣味和变化。另外,大桥体型十分简洁,杆件元素的运用的比较少,构图均衡又有韵味。 (三)构型

卢浦大桥选用中承式拱桥桥型,在保证主航道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缩短

主桥的跨度,结构的受力合理明显。其拱肋以弧线的造型呈现,是一个三维变化的空间曲线,流畅、优美,充分显示出了特有的动感。而且这种大跨度的中承式拱桥显然区别于黄浦江上当时已有的三座大桥——南浦大桥、徐浦大桥、杨浦大桥,给人新奇变化之感。而结构形式方面,大桥采用了实腹拱,外形简洁干净,很好地适应了原空间较狭小的环境,同时体现了桥梁结构的多样性,散发出浓重的时代之感。从拱底到拱顶拱肋断面逐步收缩,也使得桥型更宏伟壮观,秀丽轻盈。

卢浦大桥主桥融合了斜拉桥、拱桥、悬索桥三种不同桥型的施工原理,形成

一套完美独特的拱桥施工工艺。我们可以看到,它的车行道并不是由拱拖起,而是由拱悬吊的,属于斜拉索、悬索、拱桥为一体的桥梁结构。车行道左右两边的拱几乎在顶点相交,由钢箱梁和27根水平索连接。 (四)观光


为了增添卢浦大桥的特色,卢浦大桥的设计者们特地在拱顶设计了一块观光

平台。该平台长22米,宽13米,分别跨于两条拱肋之间。使用的平台构件非常牢靠,框架为钢结构,上面铺设了厚6毫米的钢板及橡胶垫,四周有高1.3米得栏杆和不锈钢围网,可充分保证观光游客的安全。平台中央为镂空状,既可以看到黄浦江面,也让大风上下对流,减少对平台游客的冲击。

该观光平台距江面110米,最多能同时容纳200人,是黄浦江上最高的观光

景点。位于拱肋内的观光步道有两条,宽度各1.5米,在大桥“巨弓”背上的斜坡走280米,跨越367级台阶才可以到达。步道两边的钢板网护栏也是通透,目的也是减少大风的冲击。

沿着观光道步行,不但可以将江面和江边得美景经受眼底,悬空的步道和拱

顶平台也给人一份冒险的刺激。 (五)色彩

色彩的选择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问题,不仅要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融合,还

要以合适的色调体现大桥的雄伟与秀美。卢浦大桥摒弃了艳丽鲜明的颜色,选择了能产生舒缓平和氛围的淡暖色调——淡玉白色。它既与灰暗的环境相统一,又破除了冷暗色调带来的沉闷和单调,让人耳目一新,明快亲和。而桥板的色调为略带暖色调的淡灰色,与玉白色的拱弧形形成色彩微差,完全突出、衬托了黄浦江上的一条优美细腻的弧形曲线,形成刚劲明快、和谐又有变化的大桥总体形象。 (六)出现的问题

卢浦大桥是上海整个三林地区通向浦西连接南北高架的重要通道,处在整个市区纵向交通网络的关键位置,它在交通上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大桥通车之后,为了保障高峰时段交通的畅通,规定在该时段禁止外地牌号车辆通过。但现在的事实是,规则成了一纸空文,外地车辆不顾禁令,堂而皇之的通过,在某些时候,外地车辆占到通行量的30%特别是世博会前,在卢浦大桥替代道路的打浦路隧道封闭施工后,大桥交通压力增大,甚至一度不堪重负。在这个问题上,外地车主和交警各执一词,互补相让。车主认为,整个杨思、凌兆等地区,外地车过江只有打浦路隧道一条,而这个隧道又常年拥堵,为什么不让走卢浦大桥?一样缴纳的通行费,为什么分本地牌和上海牌?他们认为这是地域歧视。而交警则认为禁止外地车高峰时段过桥能防止交通拥堵,也把大桥的通行量控制在正常的范围。但另一方面若交警彻查每一辆过桥车辆的牌照,势必反过来影响交通,所以他们又陷入了两难境地。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外地车主的愤怒和交警的顾虑都是有道理的。建造大

桥是为了让每一辆车通行方便,如果对本地牌照和外地牌照区别对待,就与建造它的初衷背道而驰了。这是不合理的。但我们又不得不面对高峰时段大桥拥堵的事实,同时要顾及到大桥的承受能力。目前要增加警力维持打浦桥隧道和大桥交通,保证道路通畅,同时探索在附近再修一条隧道的可能性,为车主一条增加跨江的路径。 (七)结语

本文从设计考量、构型、观光、色彩等几个方面对卢浦大桥进行了简单的分

析阐述,其中主要涉及到大桥结构和美学的问题;其后“出现的问题”一节点出大桥目前的交通困境,希望引起大家的思考。我真心希望经过设计构思和施工实践而建成的卢浦大桥,在今后的运营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c060043b307e87101f6962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