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摘柿子》活动有感

2023-01-18 07:34: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观摩《摘柿子》活动有感》,欢迎阅读!
柿子,观摩,有感,活动

观摩《摘柿子》活动有感

《指南》中指出“教师预设和幼儿生成是幼儿园课程形成的主要方式”。当前在幼儿园教育“生成”的呼声比较大,大家都在鼓励幼儿的生成活动。《指南》中关于“生成”的表述是“依据自己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环境交互作用中自主产生的活动,教师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和物质环境,注重、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索和交往,满足幼儿自主活动,自发学习的需要。”可见,生成课程表达的一种预期性和不确定性,表达了课程主体的创造性。胡老师的活动中充分表达了这个特性,围绕幼儿偶然发现的一个“柿子”,幼儿“生成”了一系列的主题活动——找柿子、怎么采摘柿子、工具的使用等等。这些活动中,充分表达了幼儿的主体性、创造性。

不过,在我们以往的教育活动中,更多的是教师预设的活动,那么这些还是需要?我认为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只有从一定的目标出发实施课程,才能让幼儿的发展进入一个科学有效的“轨道”。“预设”和生成”是课程的两种形式,而不是两种课程,幼儿的“生成”与教师的“预设”不是截然分割的两个局部,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的。胡老师的活动中,虽然是幼儿“生成”的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但是围绕着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幼儿的活动也处处表达着教师“预设”的影子。比方,如何采摘柿子、比较柿子的大小、感受柿子的软硬、画一画柿子等等,这个系列的活动,老师都设计了预设的活动目标、活动过程。而这些活动也促使了孩子们“生成”了更多、更好的活动——卖柿子、画柿子、品尝柿子等等。可见,“预设”是为了更好、更多的“生成”,“生成”是为了更完善、更灵活的“预设”。

要掌握好“预设”与“生成”的平衡点,对教师的要求就很高,教师既要能设计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激励作用的、愉悦的课程经验,也要能充分有效地利用日常生活和常规中的偶然、非预设的机会和经验;胡老师的活动中,儿发现了柿子,教师尊重了幼儿的想法,支持幼儿生成的活动,表达了对生成活动策略的支持;园长尊重了幼儿的想法,支持幼儿生成的活动,表达了对生成活动资源的支持。既让幼儿有机会参加成人设计的活动,也让幼儿有机会投入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自发活动之中。


在主题预设和生成过程中,我们理解到:不但要注重教师的预设活动,也要注重幼儿的生成活动;不但要注重幼儿的兴趣,也要注重我们的教育和指导;但要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知识,更要让幼儿获得水平,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幼儿在“预设”和“生成”中都能获得有价值的东西。

总之,课程没有绝对的“预设”和“生成”,两者是相互交融的,根据指南精神,在幼儿园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找到这两者的融合点,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在幼儿兴趣、经验、需要的基础上,有效调整“预设”“生成”的关系,使课程实施的价值最大化。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c178c36a7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2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