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煜 《浪淘沙》

2022-04-01 20:10: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李煜 《浪淘沙》 》,欢迎阅读!
李煜,浪淘沙,浅析

浅析李煜 《浪淘沙》

作者:禹润普

来源:《广东蚕业》 2017年第5



摘要南唐后主李煜在历史上虽是一个亡国之君,但是在文学领域却留给后人诸多千古传诵的篇章,尤以《浪淘沙》一篇最能表达其亡国的悲痛以及对人生的独特感悟。文章从词中梦境与现实之间的相互转化入手,分析虚实相间在李煜词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浪淘沙;梦境;虚实结合;虚实相间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205(2017)05-68-01

南唐后主李煜,在他后期的词作中“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引入了国破家亡的哀痛及自己一落千丈的人生境遇。此首《浪淘沙》作于李煜被困汴京期间,抒发了由天子降为臣虏后难以言说的失落感以及对南唐故国的思念之情。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词的上片描写了诗人的梦境,并且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写了梦境的内容,后写出只是黄粱美梦。在梦里的李煜依然是那个叱咤风云,手握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大好的河山,书情享受着欢愉,权威的皇帝。往日的美好幸福似乎触手可及,但淅淅沥沥的小雨和浸入心扉的春寒残酷地将诗人从美梦中拉回现实,继续忍受着令人悲痛欲绝阶下囚的生活,提醒着他自己“身是客”的身份,无数家仇国恨堆砌心头,令试人溃不成军。下文的“无限江山与这里的“一晌贪欢”之间有着相互照应的关系。自己昔日拥有的荣华富贵与如今“一晌贪欢”的悲惨地位,只能在梦中稍做流连形成强烈对比。诗人在词的上阙以虚实结合的方法,写出了人由入梦到梦醒的心理历程。这种春寒不仅仅描写了诗人目前的生存环境,更描写出诗人此时内心不堪重负。同时也对比出了诗人在地位一落千丈时的心理落差。

词的下阙依旧以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写出梦醒后的凭栏之感。“独自莫凭栏”是诗人对自己的告诫,孤身一人时那种对故国的依赖和留恋令他不自觉地想要登高远眺,但却永远望不尽故国河山,反而会诱发出内心的无限惆怅与伤感。然而这种越是情不自禁越是想要远望故土的情愫形成恶性循环,在诗人的内心盘桓纠结,久久无法排遣。原本属于李氏的天下如今已易主改姓,这种无法挽回的亡国实时只能由李煜内心的痛苦表现出来。对于李煜这样一个有文才而无治国之能,有责任之心却无承担之力的皇帝来说,他内心的苦痛与一般文人或是皇帝是不一样的,在这种失却江山家园的刺激下,触景生情,内心的感情就如长江江水一般从笔头滚滚倾泻而出。“别时容易见时难”,“别时容易”指是日仓皇,被押北上,未曾好好看故土最后一眼,如今想要相见却隔山水之远,绝无可能。只通过这一句白描却能感受到诗人的留恋、后悔、思念、悲痛、绝望等感情交织无解,令人动容。这里的“流水落花”指的是南唐以及帝王生活的消亡。词中的“春意阑珊”、“无限江山”、“流水落花”、“天上人间”交相辉映,满腔的愁和恨化作流水和落花消失在世界上,将仇恨特殊化的这种手法令不同处境、阶层的人们都能感受到浓厚的愁和恨。“春去”也暗示着自己已来日不多,不久就将别于人世。“天上人间”仍是在过去与现在,梦境与现实,欢乐与悲哀之间来来去去,摇摆不定。这是诗人从内心倾诉出的哀痛,却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无穷。

王国维曾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词真所谓血书者也。”《浪淘沙》这首词尽诉了李煜的亡国之痛,身世之悲。其高度的概括性,已将这首诗升华到了对人生的无奈与怜悯。虽然李煜在这首词中写出的是对自己悲剧性人生的体悟,但却以一己之力描


写除了人类在经历大悲大痛时所发出的忧患恐惧。可以说《浪淘沙》尽显常人之感受,更具感染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c6c317b02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2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