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一

2022-05-05 22:29: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第六章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一》,欢迎阅读!
认知,评价,方法,社会

第六章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一、真理与价值(一)社会现象的两重性:事实与价值。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是追求价值的活动,但不完全是一种主观现象,因为:1价值作为一定对象与人的需要和目的的适应关系,包含了主观性但不归结为主观性,而是建立在一定实践基础之上并受具体实践条件的制约。2、人的活动目的和动机能否实现,并不完全取决于主观愿望,而是由各种社会条件决定的。3社会活动过程作为多种活动的综合,不以某个主体的意志为转移的。(二)揭示客观真理是社会认知的任务。科学的社会认知所要追求的是解释社会历史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包含对社会价值属性和社会运动方向的把握。(三)确定合理的价值向度是社会评价的任务。人们认识社会想象,不仅要了解社会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指出社会应当怎么样,即确定社会合理的价值向度,从而知道人们进行合理的实践,促使社会向有利于人类进步的方向转化。(四)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社会科学法论的内在要求。人类社会的客观性和价值性不是分立的而是融合在一起的,社会事实都是蕴含着价值的事实,社会价值都是依托于事实的价值,要达到对社会现象正确深刻的把握,就要将研究的科学性和价值性结合起来。二、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一)社会认知的特点:同人们的利益直接相关;在阶级社会则同人们的社会地位和立场相关。(二)经验观察与事实描述。作为社会科学方法的观察,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有意识的对社会现象进行观察。只有研究者近距离的参与了观察对象的活动或活动,才能真正地把握社会现象的内部联系和矛盾运动,进而如实的进行事实描述。(三)社会认知的概括与综合。对社会现实的观察、描述,形成了对特定对象的经验性知识,为了从这些经验性认识中进一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建构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就要进一步的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社会认知方法的分析与综合,是社会分化与整合在人们意识的思维中的体现与自觉。三、社会评价及其标准(一)社会进步的评价。社会评价是指社会科学研究中对研究对象的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的评估、评定、把握。社会评价要以事实为根据,是社会研究的科学性和价值性统一的基础,也是科学性和价值性统一的最终旨归。(二)社会生产力是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社会生产力是人类生命活力的集中体现,是人类自己最大的财富,也是构成社会的物质基础。社会生产力是可以衡量的客观力量,是最硬的社会事实,构成了社会进步的最核心内容,构成了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三)人民利益是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民利益体现里社会主义的价值原则。社会生产力作为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之根本,在于社会生产力是一切社会进步的前提性、先决性条件;人民利益是社会评价的最高保准之最高,则在于人民是社会发展和价值评价的目的所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c83fc3eff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9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