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全诗翻译及赏析

2023-12-19 12:14:0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全诗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
全诗,远眺,秋日,赏析,台上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全诗翻译及赏析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全诗翻译及赏析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的意思:荒野的寺院来往行人少,隔水眺望云

峰更显幽深。

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是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野寺人来少,云峰水隔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注:①刘长卿(709-786),字文房;宣城人。安史之乱后,诗人流落江苏扬州

一带,秋日登吴公台,写下此作。

②吴公台:在今江苏省江都县,原为南朝沈之所筑的弩台,后陈将吴明彻重

修。

⑶野寺:位于偏地的寺庙。这里指吴公台上寺。

⑷依:靠,这里含有“依恋”之意。旧垒:指吴公台。垒:军事工事。按吴

公台本为陈将吴明彻重筑的弩台。

⑸磬:寺院中敲击以召集众僧的鸣器,这里指寺中报时拜神的一种器具。因

是秋天,故云“寒磬”。寒磬:清冷的磬声。空林:因秋天树叶脱落,更觉林空。

⑹惆怅:失意,用来表达人们心理的情绪。南朝事:因吴公台关乎到南朝的

宋和陈两代事,故称。南朝,宋、齐、梁、陈,据地皆在南方,故名。

参考译文

古台破败草木已经凋落,秋天景色引起我的乡思。 荒野的寺院来往行人少,隔水眺望云峰更显幽深。 夕阳依恋旧城迟迟下落,空林中回荡着阵阵磬声。 感伤南朝往事不胜惆怅,只有长江奔流从古到今。 韵译:

登上吴公台,观赏这零落的古迹, 秋景秋意,勾起了我怀乡的心情。 荒山野寺,来此旅游的人太少了,




因为山太高水太深,隔断了路程。 夕阳映着吴公台旧垒,依依不去, 空荡的山林中,回响清冷的磬声。 南朝旧事早成陈迹,真叫人惆怅, 唯独这长江,自古至今奔流不停。 诗意

悠悠古台,树叶飘落,景物萧条,诗人在一个秋天的日子里站在古台上遥望

着故乡。可是眺望远处的山峰却阻隔着一条很深的水。见到眼前的如此荒凉景物,此时此刻的诗人内心更是寂寞,空虚,孤独,有种失落的感觉。夕阳映着吴公台旧垒,依依不去,空荡的'山林中,回响清冷的磬声。南朝旧事早成陈迹,真叫人惆怅,唯独这长江,自古至今奔流不停。可见诗人登台,秋景秋意,想起了家;吴公台旧垒,触景生情,物是人非的惆怅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赏析: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此诗描写了诗人登吴

公台所见的萧瑟荒凉的景象,深刻反映了唐朝中期安史之乱后荒凉破败的景象,也反映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心声。全诗抚今追昔,感慨深沉,风格悲壮苍凉,意境深远悠长。

观赏前朝古迹的零落,不禁感慨万端。首联是写因观南朝古迹吴公台而发感

慨,即景生情。中间两联写古迹零落,游人罕至之悲凉。末联写江山依旧,人物不同。有人认为,最后两句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气韵。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诗。首联扣题,挈领全篇。由台上落叶起兴,触景生情,

悲秋意绪溢满纸端。秋风飒飒,落木萧萧,使人顿生悲凉之意。“秋入”二字有的版本作“秋日”,可能出于对仗工稳的考虑,“秋日”与“古台”相对才恰切。但我以为用“入”字更妥贴,首先它紧承上句末尾时间名词“后”字,揭示了诗人情随景迁的心理流向。其次用“入”字这个趋向动词更有力度,更微妙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愁苦与怅惘。怀乡病本足以令人黯然伤神的了;且时又逢秋,这种乡愁之苦就更增一层了,仿佛秋风秋气将诗人的一颗伤痕累累的怀乡之心团团裹挟住,沉甸甸的,无法解脱。再者,律诗首联并不苛求对仗,用“入”字,使句法灵活而不板滞。

颔联宕开一笔,不写乡思;转而细写登台所望之景,别开生面。上句写近景,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c9d5e995c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8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