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听课随笔

2022-04-09 04:39: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听课随笔》,欢迎阅读!
名扬,听课,中外,随笔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听课随笔

今天听完张老师的课,我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词,那就是意犹未尽。从张老师课堂上睿智的语言,到巧妙地引领,学生入情、入境、文学得有滋有味,相信给我们在座的各位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三年级是写作教学的起步阶段,围绕语文组课题我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张老师对在略读课文中如何在阅读中积累,以读悟写,以读促写,充分挖掘教材中读写结合点,展开了教学实践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亮点1: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略读,重在考查能否把握阅读材料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查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教学过程中,张老师在检查完了预习之后,引导学生学习首尾两段,把阅读后获得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料随时摘抄进行积累,有利于培养学生略读浏览的能力。学习过程中,教师还把制作资料卡的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建议课外继续运用,这是很有价值的。

亮点2:众所周知,略读课文教学的整体特点:“粗知文章大意,不求字斟句酌。”在内容上,理解课文的要求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这种教学方法的渗透主要体现在张老师对第二、三两段的处理上,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充分体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

亮点3: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内化的吸收;写作是运用,是外化的表达。张老师在对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处理上,充分理顺了读写的关系,抓住了人物的一连串动作描写,让学生说一说、圈一圈、演一演、写一写,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读写的训练,把很混乱的场面,通过一条线串了起来,将训练真正落实到实处,提高学生读写能力。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课堂随文练笔是“文思如泉涌”前的积蓄,是语言积累、内化、外显的一大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将“文本拓展”“整体回顾”“要点提炼”“情感激励”融为一体,拓宽提升又不忘整体回归,理性思量却又不乏情趣共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cd41a60a8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1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