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2022-07-22 14:16: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欢迎阅读!
古诗文,赏析,注释,原文,试题

体裁:诗

题文: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作者: 名字:李峤 年代:唐代

描述:李峤(644713),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翻译: 原文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译文:

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原文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译文:

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赏析:

赏析一:创作背景

此诗作年未得确证。有人认为,李峤、苏味道、杜审言三人一起在春天游泸峰山,山上景色秀美,一片葱郁。等及峰顶之时,一阵清风吹来,李峤诗兴大发,随口吟出了这首诗。 赏析二:思想内容

此诗通过抓住“叶”“花”“浪”“竹”四样自然界物象在风力作用下的易变,间接地表现了“风”之种种形力、魅力与威力。唤醒人们对美好生命的感念。 赏析三:艺术特色


“赋、比、兴”为古典诗歌表现的基本手法。所谓的“兴”意指“兴发”“感兴”,由物及心,即因为外物的作用而产生内心“情变”。“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叶落”与“花开”,乃事物发展到极态而自然产生的质变,外力的作用只能是加速或减缓其变化的速度。在此处,诗人把叶落花开归因于风的作用,表现出作者观察的细微与内心的细腻,把自然万物的变化同风——外力的作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隐性地昭示着风之生命力及其给外物的温情关怀。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风,“过江”卷起“千尺浪”,风急浪高,直冲云宵,风之气力是何等威风;风,“入竹”引来“万竿斜”,风狂竹伏,万般无奈,风之外力是何等潇洒。此处,风之强悍,风之强劲,风之强势,同之前风之温情,风之柔情,风之痴情形成强烈的反差。任何一种生命都有其“喜怒哀乐”之表现,“风”也不例外。风的变幻莫测便是很好的例证。

讲究对仗或对偶,“解落”对“能开”,“三秋叶”对“二月花”工整有序。“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一过”“一入”,“一高”“一低”,“一直”“一斜”,把风对自然界物象在风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变幻鲜活而传神地表现出来。 赏析四:语言赏析

“解落”,“解”字用得好。常言道“秋风扫落叶”,秋风之蛮横可见一斑。不用“扫”“吹”,也不用“刮”“剥”,就用一个“解”。“解”,是细心,是用心,是专心地去化解,不急不慢,不狂不躁,让叶儿怡然清爽地离开了母体,找到了很好的归宿。风之柔情让人感动。“能开”,“开”,是唤醒,是催生,是召唤,在寒冬中沉睡的花儿,在风儿的轻轻抚摸下,睁开惺忪的睡眼,伸伸懒腰,又将迎来一个美丽、美好、美妙的春意。风之温情让人舒坦。 赏析五:诗歌结构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前两句就“风”的季节功能而言:秋风能令万木凋零,春风却又能教百花绽放;后两句则就“风”所到之处,呈不同景象来描写:风过江上时,则水面波浪滔滔;入竹林时,只见竹竿一齐倾斜。 考点:

一、必背名句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解释:

关键词:解落

吹落,散落。《淮南子·时则训》:“季夏行春令,则谷实解落。”解:解开,这里指吹。 关键词:三秋


秋季。一说指农历九月。 关键词:能 能够。 关键词:二月 农历二月,指春季。 关键词:过 经过。 关键词:斜 倾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cd5743489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5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