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教育研究中的社会网络分析

2022-12-05 09:09:3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论教育研究中的社会网络分析》,欢迎阅读!
教育研究,社会,分析,网络

浅论教育研究中的社会网络分析



一、样本的选取与研究方法 (一)样本的选取

笔者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分别采用社会网络”“网络分析”“结构分等关键词进行查找,检索的时间范围为1990-2014年,并以收录在CSSCI论文为检索条件,通过人工阅读的方式,剔除了与社会网络分析或不属于教育究范畴的论文之后,获得有效样本79个。

(二)研究方法

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搜集到的社会网络分析在教育研究中应用的样本论文进行统计分析。笔者通过逐一阅读样本论文的摘要,引言等内容来辨别样本的有效性,将剩余的在教育研究中应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文章作为有效样本保存。依据建立好的理论框架将对应的信息归类整理,再从各个分析维度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发现 (一)研究文献概览

2006年之前,社会网络分析在教育领域中的研究和应用几乎还是空白。然而,近年来呈整体、快速上升的趋势,2013年已经达到20余篇,远远高出了平均发表论文数量。就论文类型而言,社会网络分析在教育领域中的研究主要为实证型和案例型,分别占样本總数的44.9%35.9%近年来,社会网络分析在教育领域中的综述论文开始更多的出现;就论文发表期刊分布来看,79篇相关研究论文共发表在32个期刊范围内。由于样本论文的期刊来源分布非常广泛,这其中,教育技术专业期刊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

(二)理论框架层面

教育研究的社会网络分析层面主要涵盖学生、教师、学校、群体4个层面。去除了10篇综述型和5篇理论型的论文,此部分所分析的论文总量为64篇。在样本论文中,对群体层面的研究最多,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到高校研究热点、题及创新合作,教师中间人角色的分析及教师合作网络等方面的研究。从研究视角来看,除去3篇理论性较强的论文,采用整体网络研究视角的论文共有41篇,主要是选取具有明确边界范围的群体来展开研究,且通过网络规模较小的案例或


实证分析,形成对网络密度、网络中心度等网络变量的准确表征。除整体网络外,采用自我中心网络研究视角的论文共有35篇,分别选取了学习者、教师、研究者等行动者作为网络中心,同时与网络理论结合起来,以点带面地对相应研究问题进行分析与拓展。从数据来源来看,以二手资料作为数据来源的论文占50.7%以调查抽样为数据来源的论文占比39.4%;以问卷调查作为数据来源的论文占9.86%。其中有35篇采用了网络视角,17篇文章采用了自我中心网络的视角,18篇文章采用了整体网络的视角。从时间维度来看,样本中共有76篇论文涉及时间维度的考量。其中动态研究占26.3%,静态研究占73.7%。静态网研究中,包括实证分析的论文23篇(占65.7%)、案例分析论文25篇(占89.3%)、综述型论文5篇(占50%)、以及3篇理论型论文(占60%)。因此,目前社会网络在教育研究领域的应用更应关注静态网络结构的研究而非网络结构的纵向演化和发展过程,缺少对网络结构演变的研究。

三、几点讨论 (一)现状及不足

社会网络分析作为一种研究范式还没有逐步被引入到教育研究的各个领域中来,而是很大程度上局限在教育技术学的研究中,当前对社会网络的研究很大程度上被缩小到网络环境下的研究范围了。此外,就目前的研究来看,社会网络分析在教育领域中的研究往往选取了一个关系简单、界定范围小的关系体系,或者是某个单一的行动者作为分析单位,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社会网络分析的应用。最后,缺少对社会网络分析研究方法的探讨。我们不仅要将社会网络的网络变量引入到教育研究中来,其中更涉及到依据研究视角以及网络特征选择数据来源等问题。

(二)研究展望

在未来的研究工作中,教育研究工作者应该继续加强社会网络分析和教育究者两方面的交流和互动,在其研究方法上加强认识,继续深入地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解释和探究教育学现象和问题,为我们的研究工作起到显著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存刚,李明,陆德梅.社会网络分析——一种重要的社会学研究方法[J].甘肃社会科学20042):101-109.

[2]徐琦.“社会网理论述评[J].社会,20008):20-2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ce36dfd1a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7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