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黄牛精神

2022-04-12 19:22: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老黄牛精神》,欢迎阅读!
老黄牛,精神

宋代李纲有首《病牛》的绝句: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这是李纲于建炎二年(1128)被贬谪武昌后所作。李纲(10831140)字伯纪,邵武(今属福建)人。他是北宋末年力主抗金的将领。他官至宰相,“负天下之望,以一身用舍为社稷生民安危”“忠诚义气,凛然动乎远迩”(《宋史·李纲传》)由于力主抗金,反对媾和,被投降派排斥,累遭贬谪。此诗就写于贬地。

诗的前两句叙述牛的功绩和现状,为突出后两句作铺垫。诗人连用“千亩”“千箱”,泛指其多,强调牛的辛苦和功绩,同时也含蓄地揭示了病牛之所以致病的原因;如此辛勤劳作,哪有不病的道理呢?牛为主人耕田千亩,积谷千箱,筋疲力尽。人们对它是感激、同情,还是漠视、遗弃?这是诗人直接向人们的提问。“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以牛的口吻作答,语气则由上句的悲怨转为自我安慰,表现出大公无私的献身精神。诗中的牛正是诗人的化身,现出宽广的胸怀和兼济天下的献身精神。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诗人的辛苦遭遇和牺牲精神感人至深,仁爱之心值得人们学习。

“病牛”的形象是由它的功绩、结局和思想境界共同构成的,这是一个值得同情、令人尊敬的艺术形象。

牛,是和人类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家畜,加之它任劳任怨的精神、体伟力大的形象,因而常成为诗人吟咏的对象。如唐代李峤的《牛》:“齐歌初入相,燕阵早横功。欲向桃林下,先过梓树中。在吴频喘月,奔梦累惊风。不用五丁士,如何九折通?”唐代刘叉的《代牛言》:“渴饮颍川水,饥喘吴门月。黄金如何种,我力终不歇。”还有元代宋光写的《老牛》:“草绳穿鼻系柴扉,残喘无人问是非。春雨一犁鞭不动,夕阳空送牧儿归。”只有李纲写了“病牛”,而且表现了“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的高尚情怀,这在古诗中也是绝无仅有的。因此一直为人所乐道。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d2cde0d9b89680202d8259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