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自治区两会代表委员热议民生改善

2022-05-10 17:15:3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自治区两会代表委员热议民生改善》,欢迎阅读!
自治区,幸福感,两会,民生,安全感

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自治区两会代表委员热议民生改善

作者:暂无

来源:《实践(党的教育版)》 2021年第2



| 实践杂志社全媒体记者 刘秉承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民生成绩单亮丽夺目。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自治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以赴抗击疫情,取得重大成果。稳增长、保就业取得积极成效,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效,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教育、文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平安内蒙古建设等民生重点内容都得到有力保障。“十四五”已拉开序幕,新征程即将起航。会上,代表委员围绕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展开热议,积极建言献策。

加强传染病防控体系建设 更好应对疫情挑战

“只有构建起强大的传染病防控体系,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自治区政协委员、扎兰屯市中蒙医院院长刘士勇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我区取得了重大成果,但也暴露出传染病防控体系的一些短板。为此,必须突出问题导向,向健全传染病防控体系发力。刘士勇建议,一要对基层公共卫生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完善人才政策。二要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传染病预警监测和居民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等方面的作用,推进疫情防控关口前移。三要不断提高医疗体系对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发现报告、评估决策和应急处置的能力。四要将医保政策向预防和健康管理方向延伸,将具有明确预防效果的药品、诊疗项目和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五要采取综合性措施解决影响健康的社会、环境、经济等问题,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普及健康知识,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传染病防控体系是疫情中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防线。面对尚未止息的新冠疫情,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医疗科技和医疗工作者的力量,积极打造强大的传染病防控体系,不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111电话与网络服务平台”助力居家养老

“根据相关预测,“十四五”期间,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阶段迈入中度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我们必须认清这一趋势,及时做好应对。”自治区政协委员、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马占新说。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积极应对老龄化趋势,不断提升养老服务和产品的有效供给能力,但在居家养老服务方面,仍需增加群众所需的内容。马占新建议,建立以社区居委会、村委会为基础的“111电话与网络服务平台”,以便老年人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取得联系,获得帮助救治。同时以该平台为基础,整合相关力量进行综合打造。一是整合物业服务等社会资源,设立公益性帮扶岗位、建立居民互助式的帮扶模式。二是建立公立医院、社区诊所、家庭签约医生为主体的三级服务模式。三是在社区设立志愿者服务岗位,鼓励爱心人士和企业家积极捐赠,鼓励组织中小学生定期进社区,把爱老敬老作为学生素质教育内容。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为应对轻度老龄化阶段迈入中度老龄化阶段这一变化,我们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建议,调研学习先进地区经验,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积极整合养老敬老的服务力量,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

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撑

“乡村振兴,金融先行。农村信用社必须发挥乡村振兴金融主力军的作用,为农民、进城务工人员提供好必要的贷款支持。”自治区政协委员、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主任张建成说。农民可用信用抵押物少、进城务工人员缺乏创业资金,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张建成说,内蒙古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应积极发挥五个作用,助力乡村振兴。一是以产业兴旺为重点,做强主责主业,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支持草原特色产业。二是以生态宜居为关键,发展绿色金融、消费金融。三是以乡风文明为依托,服务乡村建设,大力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四是以治理有效为基础,积极融入乡村治理,加快建成网格化服务体系。五是以生活富裕为根本,创新金融产品,着力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金融服务短板问题。



农民生产、创业需要启动资金。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村现代化目标的过程中,金融机构要加强金融创新和普惠金融互助,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提供更大规模,更加多元、更多渠道的金融供给,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以金融之力激活新村振兴的新动能。

提升农产品品质 助力农民增收

“农产品生产要瞄准绿色、有机、高端方向,培育有地区特色的种养殖品种,这样才能更好帮助农牧民增收致富。比如河套地区的小麦,一斤能卖23元。在市场上,品质就是价格。”自治区人大代表、乌拉特中旗雪亮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雪亮说。近年来,我区着力打造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生产能力和加工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但在产品质量上,还有进一步的文章可做。张雪亮建议,一要加大科技帮扶力度,加强对农牧民生产的科学指导,实科学种养;二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引导农牧民提前采取科学完善的预防措施;三要确保种子、有机肥、饲草料的质量,从源头和过程上提升农牧产品品质;四要加大对龙头企业和电子商务的支持力度,加快构建种产销一体的产业体系,推动电子商务健康发展;五要加大对农牧业托管公司的监管力度,切实保障农民利益。



品质是农产品的“生命线”,也是农户的“增收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农产品消费方面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我们要积极顺应“绿色、有机、高端”的需求方向,把好“种、肥、育、养”的质量关口,以龙头企业带动抓好生产管理,以电商服务促进产品销售,让我区优质农产品更加提质优价,让我区广大农户成为乡村振兴的创造者、见证者、受益者。

让城市更宜居、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建设,要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不断增强市民获得感、幸福感,提升城市品质。”自治区人大代表、包头市新都市区建设协调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孙义说。城市建设,不能简单“造城”,不能重复传统的城市建设发展思路。孙义建议,要完善城市规划三级体系,构建好规划“一张图”。一是对城市产业布局、人居环境以及公用配套设施等进行全面准确定位,将新发展理念、新基建融入到城市建设中,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吸引社会投资,


采取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化逻辑,投融资、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的城市运营模式,打造宜居、绿色、智慧和韧性的城市中心。三是根据城市发展状况和居民生活水平引进相应企业,提升城市建设品位。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建设高质量、高品牌、高服务的绿色宜居城市。四要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带动落实政府目标的市场作用。



城市的落脚点在“人”。在城市规划中,不仅要考虑经济产业等“硬件”,也要考虑生态人文等“软件”。在制定具体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城市区位特色和优势,找准实施路径和规划重点,坚持规划引领、项目带动,不断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让城市更宜居、让生活更美好。

(责任编辑 / 刘秉承)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d5125e367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5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