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趣味盎然

2022-08-05 02:17: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寓教于乐趣味盎然》,欢迎阅读!
寓教于乐,盎然,趣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寓教于乐 趣味盎然

作者:余爱国

来源:《读写算》2018年第24

小学生空间思维不成熟、建模能力欠缺等不足需要教学过程中的并存,方可激发其对于数学学习的动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情境创设使学生在动态情景中获得乐趣,新知探究让学生在操作中学到技能,角色扮演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挖掘趣味因素,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化,寓教于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关键词 小学数学;趣味性;动态情境;操作探究;角色扮演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4-0251-01

莱辛曾这样说: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希望看到的东西更多。入行三十二年,我一直坚持教学不仅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艺术。成功的教学需要积极经营教学课堂中的兴趣点,让并存,而并非强制。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使得他们对呆板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加之其空间思维不成熟,所以数学建模能力尚且欠缺。 这些不足使得其对基本数学理论的接受略微困难,从而提升了教学的难度。 一、情境创设,让学生在动态中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新课标提出,数学学习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为了使这一过程从抽象、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当前的小学数学教材善用精美的图片显示学习情境,然而再生动有趣,那也只是一幅静态的画,学生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和厌倦。所以我认为要尝试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游戏来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将一些静态情境变成动态情境。例如:在学习《测量的初步认识》时,老师可引导学生自由在课桌上摆弄准备的学具,看一看,摸一摸,估计一下它们的长度,同桌之间相互目测一下同学的身高。学生马上争先恐后地看、量、说,随后再引导学生积极交流,谈自己的发现。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从而对不同形状的物体长短有了初步了解。这时我们可由衷地赞赏学生所进行的探索,接着又水到渠成地提出挑战你们能把自己使用的学习工具的长度测量出来吗?这时可以自然地引导孩子发挥想象,由简单到复杂的物体,由呆板的情境进入到带有故事情节的情境,有效的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新知探究,让学生在操作中学

数学学习的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老师应想方设法让学生动起来,通过动手、动脑愉悦的学到知识和技能,体会到数学学习给他们带来的趣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d6d1248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1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