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采蜜记读后感

2023-02-22 10:28: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间采蜜记读后感》,欢迎阅读!
读后感,人间

人间采蜜记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间采蜜记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之前,对李银河老师的“奇遇”人生充满好奇,特别想了解她是怎样的一个人,这是怎样的一个人生。

读之后,有一种满足感,得以窥探“别样”的人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经历。

李银河老师的口吻十分轻快,读起来没有高高在上的感觉,读她的自传,你不会觉得她是以一种大师的姿态跟你展示她的多彩人生。

相反,你感觉她很“接地气”,甚至语气之中不乏俏皮之意,你会感觉你在跟她对话,她在跟你分享。

李银河老师的自传更像是一种心境记录手册。

她的童年,她的学生时代,她的劳动时光,她的留学生活,她与王小波的爱情,她与“大侠”的依偎,她的社会学研究,每一项都是她的心境记录。

或是成长,或是辩驳,或是思考,她在梳理自己的心灵历程,而我在品味她的人生。

李银河老师在自传中很坦诚,丝毫没有避讳,很乐意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表露出来。

比如对于虐恋的看法,对于“大侠”与她的结合,对于自己家保姆的抱怨,她没有去故作高深地塑造一个完美光亮的形象,而是把最真实的自己完整得描述出来。

作为一个浅浅地接触过社会学的人,在读李银河老师的自传时,会忍不住以社会学的视角去分析和探讨她的际遇与选择。

她家庭出身优良,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家庭氛围开放,所以她很小就学会了独立思考,读了很多书,所以她很有文人的才学和学者的坚守。


我不止一次地把自己放到她的情境中去思考我会怎么做,发现我真的很难做到不顾忌他人的眼光,很难做到真正地独立思考,很难做出独立的判断和选择。

后来,她与王小波结婚,两个人自愿默认不要孩子,快乐地度过了一段时光,包括一起做研究,在美国留学,在欧洲旅游,两个都试图“跳脱”世俗的人的结合,会产生一种无与伦比的美妙之感。

在他们的黄金时代,他们创造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对无数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许只有不符合社会一般认同的人,才能跳出模式化的生活轨迹,开始真正思考社会学

王小波去世的噩耗,沉重地打击了李银河。遇见“大侠”,对她来说是一个惊喜,她甚至直言“对自己竟然还能有爱情感到意外”。

对于一个社会学家来说,这算不得什么“离经叛道”,但在当时,这是一种太过于前卫的做法,万幸,她的周围没有人在这些事情上劝阻她。

哪怕是现在这个年代的人,做出当时她的“壮举”依然需要巨大.勇气。

她在社会学方面研究的内容在现在依旧属于“亚文化”领域,当时出于对学术研究的执着和对自己过往经历与见闻的提炼总结,以及对自己剖析的迫切需要,她选择了性方面的研究,包括农村的生育、女性的性、虐恋、同性恋等相关的问题。

这也许与她的留学经历有关,国外的这些研究已是显学,在国内,她也想谈一谈这些被长期忽略但不得不谈的问题。

在《人间采蜜记》中,李银河老师把自己的人生描述得很有“随遇而安”的意味,很多事情很像是自然而然发生的。

无论是去内蒙古下乡,走上社会学之路,还是跟“大侠”在一起,都没有我所想象中的剧烈动荡,在她的描述下都是自然而然的事,她很平静地接受这些改变,并努力探索这些改变带给她的乐趣和意义。

豁达与乐观是这本自传带给我最大的感受,“采蜜”一词本身就很鲜活、很欢脱,如同她的人生一般。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d6fbe4f68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e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