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中的吃苦耐劳精神浅析

2022-07-18 10:41: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实习中的吃苦耐劳精神浅析》,欢迎阅读!
吃苦耐劳,浅析,实习,精神

实习中的吃苦耐劳精神浅析



生产实习是农学类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指学生在生产现场以工人、技术员、管理员等身份,直接参与生产过程,使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吃苦耐劳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是个人毅力的最主要表现形式,也是生产实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品质之一。本文以农学类专业为例,浅析当代大学生的吃苦耐劳现状,探讨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措施。

1 农学类专业生产实习的特点

农学类专业是指与农林牧渔相关的专业,多以动植物为研究对象,与生产实践关系密切,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与非农学类专业相比,农学类专业生产实习基地和工作多在基层,远离城区,条件较为艰苦;信息相对闭塞,交通通讯欠发达;参与体力劳动较多,工作较为脏累;接触的群体多为种养殖一线、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基层群众。这些特点决定了农学类专业生产实习不仅需要学生掌握过硬的技术,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2 大学生吃苦耐劳现状

生产实习是体现大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最佳时机。课题组统计了2007年至2011年学生生产实习期间的表现。结果发现,实习期间人均抱怨次数、抱怨率、人均请假次数及每天工作时间内的手机上网率和上网时间等指标呈明显增加的趋势,说明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在降低,生产实习效果变差,导致学生对专业认识不足或错位,对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从而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最终影响学生的就业以及今后的发展[4]因此,有必要对当代大学生生产实习中吃苦耐劳精神降低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可能提高其吃苦耐劳精神的措施。

3 大学生吃苦耐劳精神降低的原因

3.1 生活水平的提高,长辈溺爱,彻底剥夺了城乡孩子的劳动可参与性 生活水平提高是影响吃苦耐劳精神培养的重要因素。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全国70%的人口在农村,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相比,现在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学生从小衣食无忧,加之多为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心切,长辈溺爱,造成学生从小脱离劳动,影响了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20世纪90年代,对各国小学生每日从事家务劳动的时间进行统计:美国1.2小时,韩国0.7小时,英国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d8554df30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4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