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及生平

2023-03-31 13:54:4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及生平》,欢迎阅读!
洋务运动,生平,代表,人物

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及生平

19世纪60年代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及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形成了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为首,在地方则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沈葆桢等为代表的洋务派。他们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所从事的洋务,史称“洋务运动”。所谓“洋务”,是指诸如外事交涉、订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以及有按照“洋法”操练军队、学习外洋科学、使用机器、开矿办厂等对外关系与外洋往来的事物有关的一切事情。

恭亲王奕(18331898年)道光三十年(1850年)以宣宗遗

诏封恭亲王。咸丰朝期间,奕的政治地位并不很重要,他只有在1853年到1855年之间担任领班军机大臣。1860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奕授命为全权钦差大臣,负责与英、法、俄谈判,先后与英、法代表交换《天津条约》批准书,并且签订了《北京条约》1861年,咸丰帝过世,奕与慈禧太后合谋发动辛酉政变,成功夺取了政权,被授予议政王之衔。1861年到1884年,奕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期间虽在1865年遭慈禧太后猜忌被革除议政王头衔,但依旧身处权力中心。1884年因中法战争失利被罢黜,一直到1894年以后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才再度被起用。从1894年到1898年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直至病逝。光绪对他的评价是:王忠诚匡弼,悉协机宜,诸臣当以王为法。




中兴名臣曾国藩(1811-1872年)湖南湘乡人,字涤生,出身于

地主家庭,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曾国藩继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风格,创立晚清古文的“湘乡派” 著有《曾文正公全集》1853年,咸丰帝任命他为帮办团练大臣,在湖南督办地主武装团练。他建立了一支地方武装,兵勇及其将领全用湖南人,因此被称为“湘军”。他举办洋务,建立新式军火工业,制造武器,武装湘军。1864年,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成功,曾国藩被封为一等毅勇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曾国藩为首的湘系成为地方上势力最大的实力派。有的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

李鸿章(18231901年)安徽合肥人,字少荃,道光年间进士,

死后赠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文忠。1853年,镇压太平军,屡遭失败,后投靠曾国藩当幕僚。1861年在安徽按湘军编制,组织淮军。18624月,李鸿章和他的淮军调赴上海。在上海,李鸿章雇用外国侵略军头目训练淮军,招募外国工匠制造军火,加强了淮军的军事力量。1870年,在曾国藩推荐下,李鸿章代替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掌管军事经济、外交等大权,成为满清统治阶级中举足轻重的人物。70年代开始,他陆续开办军火工厂和筹建北洋海军,同时,又开办一些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天津电报局、津榆铁路、上海织布局等。19世纪70年代起到他临死前,他参与或亲手签订了如中英《烟台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d9b7359a7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b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