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李白《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床”作何解

2022-11-24 13:16: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李白《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床”作何解》,欢迎阅读!
前明,李白,教案,语文,月光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李白《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

“床”作何解

李白《静夜思》中 “床前明月光 ”的 “床 ”,传统的解释是睡觉用

典》在 “疑 ”字条中,有一个义项即解释为 “类似、好像 ”。例句是王勃《郊园即事》诗: “断山疑画障,县流泻鸣琴。 ”(县:悬挂)李白诗中还有一个 “疑 ”字也作 “好像 ”解: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

的床。可在有些资料上把 “床 ”解释为 “井栏 ”(古汉语中确有其解)九天。 ”(《望庐山瀑布》)这个 “疑 ”字解释为 “怀疑 ”就更加说不说古人用井代表家乡,人与井是不可分离的,有个成语叫 “背井离乡 ”。有些教师看到这种说法后,认为这种解释更合理一些。有一位教师说: “我觉得应把 ‘床 ’释为 ‘井栏 ’。因为井都是在屋外的,诗人在夜晚,站在静静的院子里,看到井栏旁明月的光辉,就怀疑这是地上下了一层霜(是不会下到屋内的),所以才会抬起头来望明月,低下头去思故乡。 ”笔者赞同对 “床 ”字的传统解释, “井栏 ”之说可视为一家之言,但不宜引进我们的课堂。上海辞书社《唐诗鉴赏辞典》上说: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所描写的是客人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静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之中乍一看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像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 …月色不免吸引他抬头一望,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醒了。 ”(马茂元)?这里有一个关键字:疑。如果把它理解为 “怀疑 ”,那么整个诗句就不大好解释了,诗人怎么会怀疑起床前的地上有霜呢?马茂元先生解释为 “好像 ”是有依据的。《汉语大词



通了。? “疑 ”字在与小学语文第三册相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中,解释为 “好比、好似 ”,也即认为前后两句诗连起来构成一个明喻。这样解释起全诗来就觉得合情合理了。? “床 ”解释为 “井栏 ”,并非无懈可击,那个 “前 ”字就不好落实。 “井栏 ”四周的方位不是论前后左右的, “井栏旁 ” “井栏周围 ”都好讲, “井栏前 ”就不好讲。月光是照在 “井栏 ”四周围的,这个 “前 ”字恐怕就否定了把 “床 ”释为“井栏 ”的说法。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da1eb7774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b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