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内在统一性

2023-01-01 05:26: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内在统一性》,欢迎阅读!
统一性,内在,科学技术,社会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内在统一性



科学技术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高意义的革命力量。近代以来,人类借重科学技术创造空前丰富和发达的物质财富。19世纪以来的历史一直被唤作科学的时代。由此,科学共同体的概念也被广泛使用。20世纪40年代,英国科学家、哲学家和社会学M.波拉尼就探讨过科学共同体的某些问题。美国社会学R.K.顿十分强调科学共同体的作用,认为科学的目的是获取可靠的知识,科学共同体的任务则是建立和发展科学家之间那种为获得可靠知识而必须的最佳关系。他提科学共同体的准则即规范是:普遍性、公有性、大公无私和有根据的怀疑态度。科学共同体是遵守同一科学规范的科学家所组成的群体。在同一科学规范的约束和自我认同下,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掌握大体相同的文献和接受大体相同的理论,有着共同的探索目标。在电影《爱因斯坦与爱丁顿》中,1919年发生在非洲的这次日全食,是牛顿经典力学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一次巅峰对决爱因斯坦直接挑战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念,在1905年发表的狭义相对论中,将运动、空间和时间整合为一体,由此得到了德国学术泰斗普朗克的赞赏,将他延请到当时世界科学的中心柏林大学任教。爱因斯坦后来将引力整合到相对论中,1915年发表了广义相对论,认为空间不是平直的,而是弯曲的,质量(比如太阳)的存在,如同床单上的重球一样将空间弯曲,行星就是沿着弯曲空间中的直线进行运动。可惜此时的爱因斯坦才只是科学圈的新兵,在实验未曾证实以前,难以得到言必称牛顿科学家们的认同,但英吉利海峡对岸一位更年轻的科学家却与他产生了共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德双方的科学家也被高涨的民族主义所感染,几乎断绝了学术往来,但爱丁顿却一直关注着爱因斯坦的学术进展,深刻地理解了广义相对论的价值。巧合的是,这两位科学家都反对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荒谬的,科学家对战争的支持,人们对于杀戮的狂热是不可理喻的。爱丁顿敏锐地认识到,在发生日全食的时候,太阳光完全被遮挡,观测太阳附近星光偏折就可以用来检验爱因斯坦的预言,于是积极为此事而奔走,向同事们宣讲对广义相对论进行验证的重要性。为了观测日全食以证实爱因斯坦的预言,英国派出了两支探险队,一支由格林尼治天文台的Andrew Crommelin带队,前往巴西Sobral一支由爱丁顿带领,前往非洲西岸几内亚湾的Principe岛。整理观测资料得出结


果,与爱因斯坦的预言很接近。这次实验的成功也充分说明了科学技术和科学同体是超越国家界限的,科学共同体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当今,一个事物的对错是非往往都看其最终是否被冠以科学的评语而定。无疑,科学技术除人们时常谈论的各种特性外,更是人自身发展的一个尺度。学活动、科学精神已经为人在自然事物面前确立起崇高的区位形象。如果事情仅限于这一个方面,人们很可以高枕无忧。然而,如同任何事物一样,科学技术也具有两面性,尽管这两面性不能等量齐观,但在科学技术十分发达的今天,它的副面作用,已经使作为其主体的人类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使人所面临的各种基本关系进入新质的状态,而这在以往是从来没有过的。

很多研究表明,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的创造物和人自身生存的一部分,科学术的应用,主旨在提高劳动和生产的效率。以往的方式主要依据科学原理发明和改进工具,劳动中人的需求是较少被考虑的。文化协调的价值在于强调生产过程中人的积极性的调动和发挥,特别是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引入劳动过程,尊重人的需求,甚至通过宽大的厂房、充足的阳光、美化的环境等,激发和保持劳动者良好的工作情绪,提高劳动生产率等,使科技活动越来越富有“人情味”,成为人化的科学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从总体上看是一种双向作用:一方面是科学技术对其他社会活动产生的影响作用,称为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则是其他社会活动对科学技术的制约作用,这类作用构成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包括:1 社会生产决定科学技术的发展。2 社会制度制约科学技术的发展。3 会思想文化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

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日益增强,广泛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社会经济发展体系中,现代科学技术愈来愈居于主导地位,因而形成了社会的科学化局面。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这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的各个要素中,物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也就是说,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诸要素的变革,从而导致社会生产力的内涵性增长。第二,科技进步影响了生产要素的组合,造成生产过程重新整合,导致社会生产体系的结构性调整或不断创新。第三,科学技术还影响着社会基础结构的状况,科技进步不断促进经济运行环境的改善,导致经济系统运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db127226f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e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