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抗寒大白菜黄秧白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023-01-21 09:09: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特抗寒大白菜黄秧白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欢迎阅读!
抗寒,栽培技术,大白菜,高产,优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特抗寒大白菜黄秧白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李锦康 董恩省 陈卫静 陈世雄 虎明洪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08

摘要总结特抗寒大白菜黄秧白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地块选择、播种、育苗、苗床管理、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特抗寒大白菜;黄秧白;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8-0113-01

特抗寒大白菜黄秧白是贵州省威宁县的地方品种,在 -12 ℃左右的低温条件下生长达10 d以上,植株各部位均无受冻现象。该品种一般于前一年89月播种,翌年35月采收,单株重一般在1.5~2.3 kg之间,最大单株重3 kg以上,产量105 t/hm2左右,其以冬季抗寒性强、春季耐抽薹等特点而著名,适宜在海拔高、冬季气温较低的地区作越冬白菜进行栽培,既可解决高海拔地区越冬大白菜紧缺的实际问题,又能提高菜农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现将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地块选择

应选择前茬为非十字花科作物(前茬最好是葱蒜类、茄果类)、保水保肥能力强、靠近水源的平地或缓坡地[1]。宜靠近水源,保证初春气温回升后幼苗开始生长所需水分。 2适期播种、育苗 2.1播种期

在威宁县境内,生产上多在910月播种,海拔2 200 m以上的地区以9月播种为宜,海2 200 m以下地区以10月播种为宜。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播种期应适当提前。 2.2苗床制作

采用低畦或平畦苗床育苗,苗床宽1 m左右,深15 cm左右,长度根据地势和大田生产面积而定。床底铺一层干燥秸秆进行焚烧,有利于苗床消毒和消灭杂草种子,然后选用前3年未种过十字花科作物的细土70%与充分腐熟细碎的优质农家肥30%,加适量钙、镁、磷肥或普钙,混合均匀铺入苗床,扒平后浇透水[2]。若采用营养杯或营养盘育苗,效果更好。 2.3播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播种方式采用撒播,播种密度为1~2/cm2。播种完毕撒细土覆盖,以看不见种子即可,过厚不利于出苗。采用营养杯或营养盘育苗的先浇透水再播种,最后覆盖细土,播种2~3/杯(穴)。 3苗床管理 3.1水分管理

整个苗床期保持床土湿润。 3.2间苗与定苗

齐苗后即可间苗,同时进行除草,拔除过大苗、过小苗和弱苗,2片真叶时进行定苗,每2 cm2留苗1株,采用营养杯或营养盘育苗的每杯(穴)留苗1株。 3.3培育壮苗

定苗后进行提苗,用0.1%~0.2%尿素水溶液进行浇施。待3~4片真叶,苗高10 cm左右时,断水2~3 d进行炼苗。 4适时移栽

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30 t/hm2以上、复合肥600 kg/hm2作基肥。4~5片真叶,苗高10~15 cm是最佳移栽期。移栽当天浇透定根水。采用4~6行开厢做畦,畦间留走道20 cm,行株距37 cm×37 cm,种植密度为5.55~6.15万株/hm2。采用开厢留走道种植,便于中耕除草、浇水及喷洒农药,减少因生产活动而造成的叶片损伤或病害发生[3] 5田间管理 5.1查苗补缺

移栽后随时检查缓苗情况,发现缺窝或成活不好的幼苗应及时补苗,补苗后及时浇透定根水。

5.2水分管理

冬季气温较低,保持土壤湿润即可,极端低温浇水不易过多,以免产生冻害。开春后,气温回升及时浇透水。 5.3中耕除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般威宁地区冬季气温较低,雨水较少,因而杂草少,土壤不易板结,中耕除草1次即可,在植株封行前的团棵期进行。 5.4追肥

1次追肥结合开春后的浇透水进行,追施尿素300 kg/hm2,促苗生长。第2次追肥结合中耕除草进行,同时浇透水,追施复合肥225 kg/hm2促进包心[4] 6病虫害防治

越冬大白菜黄秧白的病害在威宁县几乎不发生,或发生较轻,不需进行药剂防治。主要虫害是蚜虫,威宁县开春后气候干燥,蚜虫开始迁飞,可选用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2 000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等药液进行喷雾,隔7~10 d1次,防治1~2次即可收到良好效果。喷防时注意农药安全间隔期。 7适时采收

当包心紧实,心叶顶部与外叶平齐,心叶表现为淡黄色为最佳采收期。过早则产量低,过晚则因抽薹影响商品产量。 8参考文献

[1] 陈巧芬.蔬菜栽培[M].1.北京:农业出版社,1980.

[2] 莫时仁.主要蔬菜栽培技术[M].1.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1.

[3] 周培荣.贵州夏秋反季节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M].1.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6. [4] 汪李平,黄树平.蔬菜科学施肥[M].1.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dbc71a1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3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