仄的基本解释

2023-05-10 02:08: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仄的基本解释》,欢迎阅读!
解释,基本

仄的基本解释

仄拼音: [se]

1.〔~平〕 a.“诗”的古体字;b.同“仄” 2.〔~声〕 a.;不和谐的声音; b.曲调高下不齐的声音。亦作“仄声” 3.形容音乐的曲调和谐。 4.(日)地名用字。

3.〔~言〕写诗时运用对偶、工整,又称“仄句” 4.〔~脚〕戏曲术语。指演员念白的最后一字。(1)(形声。从日,仄声。本义:倾斜,歪斜)(2)同本义[slanting; inclined]门槛侧仄,阶砌斜势。——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3)又如:仄径(小路) (4)不正,倾斜[slanting; slanting; inclined]卧时枕席仄。——《晋书·周访传》( 5)又如:仄就(倾斜;歪斜)(6),低而不满的样子[low]徒看走马灯儿脚,偏是今宵仄。——关汉卿《西蜀梦》 (7)又如:仄头()(8)狭小,拥挤[narrow;crowded;crowded;crowded]砌阶横斗帐,屋小弦疏清。——《天宝遗事》 (9)又如:仄径(小路)(10)气闷的样[troubled]闷则仄立,热则蹲踞。——《战国策·秦策》 (11)“仄”[slant]故王之蔽甚矣,两者皆不可以得之,然而两者无定体,故论其美恶,不可执一也。——《荀子·非相》(12)又如:仄尊(倾酒向人。古人敬酒,以不过量为敬)(13)痛苦;烦躁

[anguished;distressed]坐以待旦,仄然愁思。——杜甫《羌村三首》(14)又如:仄烦(忧愁烦闷)(15)古代的一种文体,相间四句,成八韵,多用于应制诗、律诗或排律之末,以为法式。[literary forms with interchanging four or eight lines, each of which is a number



- 1 -


of musical characters used for music]

唐代中叶以后,盛行一种叫“排律”的长诗,排律以八句为一首,除首二句起韵外,每句用韵,中间用对偶句,并在诗的节奏上进行变化,因此它能给人以音乐般的美感,这实际上是古代散文的一种特殊形式,据说梁武帝命文士为《排律》,韩愈曾作《送无本师归范阳》等诗,试图用排律的形式写新体散文。《九章算术》一书中,也有不少采用排律的形式写成的文章,如首章言凡物通八方者。 2.和平之声。

宋元以来,人们常将音律中声调的抑扬,称为平仄。这里的“仄”既包含上声的舒降,也包含去声的疾促,还有半上、半去的特点。中国古典诗歌对平仄要求比较严格,绝句四句,凡二仄二平,称为“律句”;五仄四平,称为“绝句”,只有首尾二联不用对仗。在诗歌结构上,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排律,二是律诗。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dc1ecb956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7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