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

2022-07-24 00:34: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出师表》,欢迎阅读!
出师表

《出师表》第三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弄清诸葛亮提出的三项建议的轻重关系。

22、说说文中诸葛亮追忆了几件事?他的目的是什么? 3、结合课文内容评评刘备和诸葛亮。 教学重点

1.诸葛亮提出的三项建议彼此间的关系。 2.诸葛亮的良苦用心。 教学难点

1.诸葛亮提出的三项建议及彼此间的关系。 2.结合课文内容评价刘备和诸葛亮。 教学课时 一课时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你知道吗?

下边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你能说出描写了他的哪些具体的事件吗?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收二川:收东川西川 排八阵:摆设八阵图 六出:六出祁山 七擒:七擒孟获 三顾:三顾茅庐 东和:东和东吴 北拒:北拒曹魏

2.出示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弄清诸葛亮提出的三项建议的轻重关系。

2、说说文中诸葛亮追忆了几件事?他的目的是什么? 3、结合课文内容评评刘备和诸葛亮。

三、设疑自探

1.学生据目标提出自探问题。

1.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什么?它们之间又是什么关系?三条建议中,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你能从课文中找到依据吗?) 【广开言路(基础)严明赏罚(手段)、亲贤远佞(核心)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亲贤臣,远小人” 因为刘禅是个昏君,容易受坏人蛊惑,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等情况,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不能贯彻执行,而“亲贤”更重要。“开张圣听”,对贤臣“亲之信之”,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等,都是开导刘禅要“亲贤”

2.说说文中诸葛亮追忆了几件事?他的目的是什么? ①三顾茅庐 目的: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②临危委重任 子的真挚感情,并用先帝创业艰难激励刘禅。

③临崩寄大事

3.结合课文内容评评刘备和诸葛亮。 (刘备:气度恢弘、求贤若渴、不耻下问

诸葛亮:淡泊名利、足智多谋、殚精竭虑、 精忠报国)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 以上三个问题学生自探5分钟之后提问,学生展示评价 三、解疑合探

1.《出师表》中多次提及先帝的用意是什么? (①感激报答先帝知遇之恩②感慨先帝创业艰辛,警醒后主以父子之情感动激励后主④加强劝说后主的说服力、权威性)

【小组讨论解决】

2.小结: 这篇表文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被视为表中的代表作。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四、质疑再探


你想过吗?阅读第八段,思考: 如果将第一句后用“;“以彰其咎”后用“。,好不好?

(第八段分析 首先,严于律己

其次,严格要求朝廷诸臣 最后,向后主提出希望 标点符号不能改

1、不能分清内外责任;

2、不能突出作者请命出师的决心;

3、由内大臣“兴德之言”顺势提出希望,不致让刘禅反感。 五、运用拓展 1.中招真题 (一)《出师表》全文

(二)魏郑公①谏止唐太宗封禅②,日:“今有人十年长患,疗治且愈,此人应皮骨仅存,便欲使负米一石,日行百里,必不可得。隋氏之乱,非止十年,陛下为之良医,疾苦虽已安,未甚充实。告成天地,臣切有疑。”太宗不能夺③。 (节选自《容斋随笔

注:①魏郑公:魏征。②封禅: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祭祀天地的典礼。③夺:使之改变。不能夺,无言反驳。

15.下面各组句子中划横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2分) 以光先帝遗德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引喻失义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亲贤臣,远小人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

16.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4分)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这确实是万分危急、生死存亡的时刻:(译对大意,1分;“秋"译对1分。共2分) (2)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盛,就指日可待了。(译对大意,1分;“隆”译1分。共2分)

17.语段(一)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三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3分) 亲贤臣远小人(1分)因为只有亲贤臣远小人,才能做到广开言路,才能赏罚分明。2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

18.同样是劝谏君主,诸葛亮和魏郑公的劝谏艺术有什么不同?(2分) 诸葛亮:直言进谏。1分)魏郑公:运用比喻委婉劝谏。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2.课后作业

以“我眼中的诸葛亮”为题, 写一篇400字左右的小作文。 例文: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千秋诸葛我评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诸上,贯看秋月春秋。一壶浊酒喜相逢,溢杯中。

三国时段英豪辈出,文官武将,不可胜数。然而,在历史长河中,我惟独欣赏一人,孔明,是的,正是他。

庐中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随着刘玄德的三顾茅庐终于烟消云散,他毅然决定为大汉基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杜甫说的好:“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火烧新野、草船借箭、舌战群儒以及令人称绝的空城计„„哪一点逊色于管仲、乐毅? 他东和孙权北拒曹操,六出祁山,想北定中原。他神机妙算,草船借箭,使自己转危为安;他宽容大度,对孟获七檎七纵,使其诚心降服;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利用灵活的战术击退敌军;他火烧新野,以空城之计吓走司马懿;他庶竭驽钝,攘除奸凶,辅佐幼主,兴复汉室。然而,“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悲剧降临在他的身上。见到那奄奄一息时无限惆怅的眼神,我不禁潸然泪下。 孔明,你犯的唯一大错就是轻信马谡,虽然他有些才华,但毕竟是纸上谈兵。你为了“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兵战为下,心战为上”这句话就将街亭这至关重要之地交于一狂妄自大之人的手上。唉,要不然汉室怎能不重新兴隆?


你并未完成刘备的使命,也许,真的没有真正完美无缺的人生。但诸葛亮不会有遗憾,即使最后三分天下皆姓曹那又能怎样?天下是谁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能给历史以辉煌。即使后汉再次灭亡,诸葛亮的一生仍是成功的,因为后人给了他千古的不朽。就算是再过千秋,史册上不变的,仍会是这个不朽。 附:板书设计

17.出师表

诸葛亮

1.三项建议 广开言路(基础)

严明赏罚(手段) 目的:国内政治清明,后方稳定无忧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亲贤远佞(核心)

2.线索:报先帝忠陛下(感激先帝知遇之恩,效忠陛下) 3.决心: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dd91231852458fb770b568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