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临终关怀的医学伦理学意义

2023-04-06 12:20: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临终关怀的医学伦理学意义》,欢迎阅读!
医学伦理学,临终关怀,浅析,意义

浅析临终关怀的医学理学意义

摘要:发展临终关怀有利于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同时它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发展临终关怀是时代所趋,未来临终关怀在医学界必将形成一个重要、完整的体系。而医学理学为临终关怀的发展提供着一定理论基础,对其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临终关怀则为伦理学的发展提供实践基础,二者相辅相成。本文将从医学理学角度分析临终关怀,以期对临终关怀的发展起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临终关怀、病患、医学理学 一、临终关怀概念

临终关怀又称安宁照护、善终服务、舒缓照护,最初是一种具有宗教色彩的慈善机构,现代意义上的临终关怀兴起于英国,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中国成为一种新型卫生保健服务,是社会需求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临终关怀

hospice care转译而来,hospice原意为收容院救济院,是设立在修道院附近提供中途休息的场所。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出版的医学主题词表,将此概念解释为对临终患者和家属提供姑息性和支持性的医护措施”[1]临终关怀与英、美等国家的终末护理(terminal care)”生命末期照护(end of life care)”、加拿大、澳大利亚的舒缓照护 (palliative care、我国台湾的安宁照护、我国香港的终服务安宁照护等均为同一概念。尽管临终关怀有不同的称呼,但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帮助临终患者平静、舒心地走过生命的最后阶段。

临终关怀并非一种疾病治愈方法,而是一种专注于在患者将要逝世前的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延缓疾病的发展、减轻病痛,满足临终患者的要求。它是对患者临终前实现全方位人道主义的一种新型医疗服务理念,使病患在生命的最后历程中,不感到痛苦和寂寞,能够得到更加热情的照顾和关怀,让病患及其家属的精神得到安慰和寄托。同时,病患亲属对病患的关怀和照顾也是临终关怀在中国传统的道德伦理上的一种体现,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4. 临终关怀的必要性

临终关怀是对医学人道主义的发展,它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关怀,也是对医学中积极治疗原则的尊重和实践。从临终病患的心理特点角度出发,也不难看出临终关怀的重要意义。临终病患由于自己对身体状况变化的感知,心理上呈现出与一般病患不同的特点,如焦躁、愤怒、消极、恐惧、绝望等。关于临终期的界定各国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美国精神病学家库布勒?罗斯(Kubler Ross)将临终病患的心理反应分为五个阶段,即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忧郁期和接受期。在否认期,当病患知道自己的疾病进入晚期无法治愈时,最初会对疾病产生恐惧,并伴有极强的求生欲望。然而随着疾病的恶化,死亡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病人的求生欲望无法得到满足产生焦躁,进入愤怒期,此时大多数病患消极面对现实拒绝配合治疗并将怒气转移到医护人员和亲属的身上。当进入协议期时,病患试图用良好的表现来积极配合治疗达到延续生命或者实现其他愿望。抑郁期的病患在想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后,通常会以哭来宣泄内心的伤痛,有时也会沉默不语或者要求见自己多年未见的亲人,话语中多表达对人世间的留恋和对亲人的期盼。最终病患生命走向生命尽头时会安排好自己未放下的事情,平静的等待死亡的到来。基于对临终病患的心理剖析,不难看出他们所有的心理不适都可以归因于预感到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而缺乏安全感。病患在无法保证生存质量的情况下才会产生恐惧、愤怒、压抑等不良反应,如何有效的安抚病患,使他们在生命的最后


减少病痛的折磨并且能够获得安全感和满足感。无论是基于个人还是社会,临终关怀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临终关怀是一种个人和家庭需要。以前我们只关注疾病本身,缺乏对患者精神状况的考虑,现在很多人包括患者自己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同时,随着家庭养老问题的突出,越来越多人寻求社会和医疗的帮助;二是可以节约医疗资源。如今我们将大量的医疗资源用在已无法挽留的病患身上,这不仅使患者增加痛苦,还大量浪费了医疗资源,造成医疗资源的紧缺。美国有调查显示,在临终关怀上花掉1美元,会节约1.52美元的医疗保险费用[2];三是推动医疗服务模式的改变。以前急性病死亡率居多,然而现在是以慢性病为主、并且大多是无法治愈的癌症,这就要求医疗模式从单纯关注疾病的治愈向减轻痛苦、提高生命质量转变。

现代社会具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家庭规模的缩小与职能的减弱,因而老人在临终之际,将面临只有一个子女看护的现状,这导致子女精力往往不够,因而作为医疗看护的临终关怀尤显迫切需要。临终关怀广泛地被临终患者、患者亲属、以及社会所需要,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它反映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社会文化的时代特征,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它都将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5. 临终关怀的医学理学分析

医学理学为临终关怀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因此,从医学理学角度出发,引导医护人员和病患家属自觉实践临终关怀将变得愈加重要。研究临终关怀的医学伦理意义主要从这四个方面入手:1、临终关怀的内在要求;2、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的客观要求;3、疾病谱变化的现实要求;4、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对临终关怀面临的伦理问题进行分析,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传统文化的束缚,具体表现在:第一、对临终阶段界定不准确引发的伦理问题,无论确定的过早还是过晚,都会产生许多负面的影响。第二、传统孝道观的过度治疗与临终关怀的姑息治疗之间的冲突。在传统孝道中,即使治疗对于患者并没有显著的效果,但是子女仍然坚持要求医院尽全力抢救患者,而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自己安心,另一方面则是担心受到道德的谴责;然而临终关怀更加看重患者的生活品质,希望患者在生命的尽头可以安心舒适地走向生命的终点。第三、传统死亡观的死即不幸与临终关怀的死亡探讨之间的冲突,与传统思想中回避死亡的观点不同,临终关怀关注的是患者自身作为主体的权利和意愿。第四、传统医学观念的治病救人与医疗资源的公正分配之间的冲突。

医学人道主义到传统文化思想观念的变化,从个人、家庭的需要到社会的发展趋势,临终关怀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衰老和死亡,因此临终关怀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当今社会老龄化日渐严峻,每个独生子女往往需要照顾至少四个老人,人力、精力和财力都有限,发展临终关怀更具有它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向东.护理临终关怀[M].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 78

[2] 徐勤.美国临终关怀的发展及启示[J].人口学刊,2000(3)5254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e6df58958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9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