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城的诗词古文

2023-11-30 12:54: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长城的诗词古文》,欢迎阅读!
长城,古文,诗词,关于

长城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在历史的长河中,长城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古文,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反映了长城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意义。

一、古诗中的长城

《饮马长城窟行》 唐代:李益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回头望君不见,去去万里别。终古断肠处,苍梧流恨水。

《登长城赋》 唐代:杜甫

远与君别者,乃至雁门关。黄云蔽千里,游子何时还? 古塞雄心在,阴山苦雾间。孟门多恶石,输液勇犹艰。

《登万里长城》 明代:杨守礼

登万里长城,豁达心胸,放眼世界,不尽长江滚滚来。 风吹古道,叶落几许,燕子南飞,依旧芦花秋索情。 长城蜿蜒,千年古国,中华文明辉煌史。

二、古文中的长城

《史记·蒙恬列传》

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匈奴,当是时,秦方盛,数战胜,不可欺。蒙恬乃先得力在腹中,以恬为胡粤,筑长城,蜿蜒而为塞,因地形而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万一千里。乘山东之利也。

《汉书·匈奴列传》

匈奴小入盗边,大入则引车而走,居大泽,仰中国之兵而道。是以汉戍之。大发军,则匈奴扫地而去;小发军,则匈奴钞略;所以然者何也?以其犬羊猨臂苍鹰之爪牙也。如使边境之士或敢侵盗,则轻徙鸟举,仅如雷奔,不足以待强敌;必死而制天下。

《唐律疏议·卫禁》

三边设候戍之官,截长补短,凡五万余里。斥候者,所以伺逐寇也。今缘边一、二州之地,斥候仅得五百里至千余里;候官、候卒横缘边地驱迫士民,万端俱进,人受寒苦;或至白骨委积,怨声载路;或遇贼掩至,士卒溃散;太半不归。如此者多矣。何则?

《资治通鉴·唐纪》

八月,回纥使者合阙将军与幽州节度使张守躬相见于蓟门,旌旗连三百里,所过残害人民,蒸掠财货,大发丁壮,羁留老弱,及至幽州,城中萧然,黔首仅有存者。

《元史·列传》 元起朔方,有天下者,世祖之烈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方伯分镇,


疆理无异域会之制,地广人稀,三汗之国,宿兵无用其众。太宗始命诸王分镇,总率本部,不烦汉士,无所征发。

《明史·列传》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帝曰:“长城之有功于后世,犹不止捍患御侮而已。盖虽险厄自天设,而往来使臣则无虞。今大同、辽东城高三丈五尺,其广六尺至二丈有奇。延袤万里,城门四十又二,楼橹峻峙,备极宏丽。此特一隅之设耳。遣使远藩,动逾数月;沙漠险远之地,遂失朝贡。夫长城有今日之费,而所以为国固根本者,尤非可少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ea9f8871a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c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