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主义课程理论

2023-02-28 21:07: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经验主义课程理论》,欢迎阅读!
经验主义,理论,课程

.

经验主义课程理论

一、提出背景及代表人物

(一)背景:新教育运动;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现代教育运动 (二)代表人物:杜威(John Dewey,1859-1952; 对中国的影响:巡回演讲、招收弟子。 杜威的著作: 1902年,《儿童与课程》,被认为是对课程问题最早、最系统的阐述。 1913年,教育中的兴趣与努力》,被泰勒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课程事件之一”。 1916年,《民主主义与教育,被认为是自1900年以来对学校课程影响最大的三本书之一。 1897《我的教育信条》1900《学校与社会》1915《明日之学校》 杜威的教育实践::杜威学校 二、理论基础

(一)哲学基础: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 哲学教育的最一般方面的理论,教育乃是使哲学的分歧具体化并受到检验的实验室”。

皮尓斯:1878年:任何一个观念的最本质的意义在于它能引起人们有效的行动。“存在就是有用”。

詹姆斯:1907年《实用主义——一些旧思想方法的新名称》“一个观念,只要相信它对我们生活有好处,便是真的” “有用就是真理”。 杜威提出“经验自然主义”

“自然和经验是和谐地并进的,经验表现为认识自然的方法,并且是唯一的方法。”

核心概念:“经验”

“经验包括主动和被动两个要素,在主动方面,经验是尝试,在被动方面,经验是承受结果”。 经验具有两个特征: 第一,经验中包括反思。 第二,经验即实验。

(二)心理学基础: 机能主义心理学

心理的研究对象在于研究意识的机能或功用,而反对仅仅研究心意识的内容。心理活动的实质在于有机体采用一定的行动来适应环境并满足自己的需要。 关注人的情绪、习惯、兴趣冲动等。 根据这种心理学杜威提出教育的任务就在于按照儿童本能生长的不同阶段提供适当的刺激和材料,以促进本能的表现与发展。“儿童本能的生长就是教育的天国”,导向“儿童中心”。

(三)社会学基础:“社会互动理论” “社会不仅通过交往、通过沟通继续生存,而且简直可以说,社会在交往中、在沟通中生存。”

“为什么有人认为一个人必须在以下两种情况中作出选择:是牺牲自己去做有益于别人的事情呢,还是牺牲别人以达到自己独有的目的呢?这种二元论已根深蒂固,不易推翻。由于这个原因,目前教育上的一个特殊任务,就是争取达到

..


.

这样一个目的,使社会效率和个人修养是同义词,而不是彼此对抗”。 三、课程哲学的三个基本命题 (一)教育即生长

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必须使其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教育即生长,除此之外别无目的”。

“生长,或者发展着的生长,不仅指身体的生长,而且指智力和道德的生长”。

“生长的首要条件是儿童的未成熟状态”,“它是一种积极的势力或能力,是向前生长的力量”。

提出“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原则。

“学校教育的重心是在儿童之外,在教师,在教科书以及在其他你所高兴的任何地方,唯独不在儿童自己的本能和活动之中”。

“现在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移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这里,童变成了太阳,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们转动,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 (二)教育即生活

“我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

“儿童在社会中不被视为有充分正式地位的成员,他们被看作候补人,列在等待被批准的名单上”。

“生活就是发展,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

根据教育即生活,提出了一个教育的基本原则:学校即社会。把学校创办成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 (三)教育即经验的持续改造或改组

“我认为教育应该被认为是经验的继续改造,教育的过程和目的是完全相同的东西”。——《我的教育信条》

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能提高指导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民主主义与教育 经验的两个标准:一是连续性原则。

“经验的连续性原则意味着,每种经验既从过去经验种采纳了某些东西,同时又以某种方式改变未来经验的性质”。

第二个标准是交互作用。重视客观条件和内部条件的相互作用。 提出“从做中学”的基本教育原则。 四、基本的课程观

(一)课程设计要考虑的因素 1.儿童

儿童的四种本能:社会本能,儿童在谈话、交际和交往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制作本能,儿童在游戏、运动、制作材料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探究本能,儿童探究或发现事物的兴趣;艺术本能,或表现冲动。 2.知识

知识既指操作或行动,即认识的过程,又指结果,即认识的内容。 3.社会

强调学校教育的社会性质,认为学校教育是社会变迁和进步的杠杆。 (二)关于课程形态——主动作业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ec12fd2fa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4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