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安好,便是晴天

2022-04-15 16:35: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文字安好,便是晴天 》,欢迎阅读!
安好,晴天,便是,文字

文字安好,便是晴天

作者:山东一考生

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3年第28



山东一考生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以典籍为依托,生生不息的精神以文字为载体,一个个方块字,融汇着我们的古老、我们的文明。

现如今,一些著名作家和学者会在作品中出现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的差错,被指出后积极改正固然好,但事情不该就此结束,这反映出的文化缺失理应被进一步揭示。有一个词,叫“国学”,国学与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

当晚清的暮钟与新时代的号角同时响起,有这样一些人,给了中华文化自由和希望。辜鸿铭留学11 年归国,将“四书”中三书译成英文传播中国文化,他推崇西方的先进,却不改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守护;王国维瘦弱的身躯,挺立在北大国学研究的讲台上,他用自杀的方式来捍卫自己的信仰;而刘文典的激愤与刻薄,却是对传统文化最绝望的保护,当他骂沈从文不值四毛钱的时候,已经依稀看到一种文明渐行渐远的背影;胡适之和陈独秀等人的“新文化运动”带来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但又在不经意间,把古文化生生撕出一个缺口。

曾看到过一个访谈节目,叫“民国范儿”,正如王学斌曾言的“民国底气”,而这股孤傲的气,在当今已很难找到,因为文学褪色,文化走远。没有了文字,我们就是漂流一族,是王开龄所言的“从石头缝里蹦出的人”。

为许多人所不齿的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却是让我深感震撼的人,无论他是否颠倒黑白,是非不分,但那种对日本传统精髓的坚守之刚毅,以死祭古之豪情,那么真,那么美。现代国人正是缺了这样一种坚持,一种守护,一种“民国范儿”。

世界已然掀起一股“孔子热”,全球最优秀的人才去当了“汉学家”,可不管中国文化多么普及多么热,它是我们的,始终是,永远是。若我们,特别是年轻的一代,已将文字抛在现科技的身后,用“图”代替字,用“打字”代替书写,那源远流长的博大精深,会不会真的断掉,断在我们的面前?

文字,是文化的魂。我们的楷如泰山的稳重,行如浮云流水,草如龙飞凤舞,隶如燕头蚕尾,美丽的方块字镌刻着国学的守护,书写着文化的向往。若文字一切都好,好在我们新一代的研究与书写中,中华文化便会褪去阴霾,文明古国将迎来晴天。

愿你渐远的背影即将回头,愿你曾经的笑容重新绽放。

评点:郑文龙

该文所本材料为“莫言认错”,而文章由文字、文学论及文化、国学,看似穆穆皇皇、洋洋洒洒,实则处处偷换概念,跳脱枝蔓、杂然纷陈、不堪缕析。依照材料内容,可选的作文立意为“知错能改”“勇于承认错误”“实事求是的作风”等话题。该文则试图结合文史轶事从更深层面挖掘材料、升华话题,于是采用所谓“文化作文”的写作模式泛论文化、国学了。文章用以铺排所谓“民国范儿”的民国人事,率多坊间之片面言论。至若举三岛由纪夫为例而大谈文化,则更是意气之论而无视是非。其他诸如有关“孔子热”“汉学热”等的论述亦大多言过其实。直至篇末,文章欲勾连以上漫谈“文化”与文题“文字”之关系,故寥寥数笔将具书写义之“文字”置换为记载义、作品义的“文字”,从形式上完成了全篇内涵分裂、外延混乱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ec6dad492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1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