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度好时光

2022-08-30 11:40: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共度好时光》,欢迎阅读!
共度,时光



《共度好时光》写作指导

题目:共度好时光

本次题目审题不难,注重考查同学们关注情感的回归、关注人际和谐和心灵感悟,所以,考生还需要注意审题的思路。

从形式上看这是个:状语 谓语 宾语的形式,此类作文,考生可以通过“已知和未知”来审题。审题时,把已知的状语、谓语和宾语解析后,还要考虑其没有出现的部分,比如:主语还有确定的立意、材料和结构。

一、审准“已知”部分:共度好时光

1、状语“共”字审题

考生对于这个题目,需要注意“共”字。“共”是个副词,为“一起、共同”的意思。这个词,决定了考场在立意和材料选取上,体现的不是单个个体,而是众人,而且笔墨中要展现出来。 2“度”字审题

“度”这个字面理解没有障碍,就是“过”的意思。不过考生需要考虑的是,文章中要体现的是彼此在一起过的过程,如何度过的?这也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且文章的立意是从这里体现。

3“好时光”蕴含

“好”字就是美好的意思,但是我们可以重新化解一下这个字的蕴含。比如,“好”字可以“快乐”“幸福”“温暖”等,这样就比较具体了,当然也可以是“虽然艰苦,看上去不好,但是收获很大、值得回味”的时光。

“时光”这个词,是个时间段,而不是时间点2016年济南市中考作文题及作文解析2016年济南市中考作文题及作文解析。比如“童年”“青春”“十四岁”“初三生活”等都是时间段,考生需要注意在这个时间段里,发生的事情,产生感悟。

二、审出未知部分-----主语部分、地点、时间、过程等

1、主语部分

题目中“共度好时光”中缺少主语部分,主语部分可以是“我”,但是后面得有“与谁”度过的。如“与同学们”“与亲人”“与邻居们”“与敬老院的人们”等。

2、地点、时间和过程部分



1




此题一旦确定了主语,时间状语、地点状语基本上就会有限制,比如,校园、初三这年、畅谈、散步等,这样就可以确定结构下笔了。

但是具体的结构形式还非常重要,接下来我们用“万象归四”法,来确定写作思路吧。

“万象归四法”解析2016年济南市中考作文“共度好时光”

之前我分析过20122015年济南市中考作文题目解析的时候,解析过在课堂上讲过的万象归四法。当然不同的老师或学校分类也有所不同,或者按照这个思路,分类很多。有的分6种、8种、16种等,其实,对于考生来讲,分类越多,越不容易运用和归类那么2016年济南市中考作文题目“共度好时光”如何运用这四个类型实现中考作文的千变万化的无缝链接呢,实现“化万为一”呢?

中考作文的命题方向有四大类:

1、成长感悟类

2、感恩感动类

3、励志素养类

4、审美感悟类

第一类:成长感悟

此类可以演变两种,一种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展现的是成长变化。另一种是展示同龄人特点或者共同经历的一段时光。

很显然这个题,可以写成成长感悟类中的第二类,我给大家的9篇文章,可以在第二篇里进行材料迁移和主旨升华。

本次作文可以写:(我与同学们)共度好时光

开头:开篇点题(点题方式课堂上讲过)

第二段:引出下文

中间:镜头剪辑

比如:1、教室里,我们共同奋笔疾书、吟咏诵读„„(第三段)

2、操场上,我们一起挥汗如雨、健步如飞„„(第四段)

3、宿舍里,我们共话责任与梦想,热情奔腾„„(第五段)



2






结尾:议论抒情

初三这年,有你,有我,有他共同走过的痕迹,一起度过的好时光。在这段时好光里,我们写满了奋斗,写出了坚持,写就了青春无悔„„(第六段)

上述只是例子,考生们可以换角度展开。

第二类:感恩感动

此类作文,我们可以运用触动法来写。选材上可以写亲情、师生情等。写出自己与他们共同经历的一段时光,展现情感的可贵。

题目:共度好时光

触动法

如:

开头:开篇点题

如:夕阳透过玻璃斜照在爷爷奶奶慈爱的微笑上,我的心化了:与他们共度这美好的时光,何其久违,何其幸福。--------------题记

第二段:悬念引出下文

中间部分

1、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去乡下给奶奶过生日

2、爷爷奶奶和我们一起度过美好时光的画面描述

3、插叙:父母的忙碌奔波、我学习的紧张较少回来看他们

结尾:升华主旨----那天,与爷爷奶奶共同度过好时光,我体会到要珍惜亲情和幸福。

上述只是例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熟悉角度来来展现

第三类:励志素养

此类立意倾向于励志和人们的综合素养方面,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很难驾驭。

此类作文如果没有经历,最好不要尝试,若截取真实材料或切合度好的内容,也可以写。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ef52198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b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